清明插柳 岁岁念情清明门前插柳的传说


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会采一束新鲜柳枝插在门前,这是为什么呢?从前的时候,在一个古老的小镇,有个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镇上最懂节气和传统的人,每到清明节,他都会带着阿成做各种特别的事,其中最让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门前插柳枝。


阿成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和爷爷插柳枝,是在他五岁那年的清明节。那一天,阳光暖暖地照着,风里带着丝丝甜意。爷爷早早地把阿成从床上叫醒,笑着说:“成娃,今天是清明,咱们去折柳枝咯!”阿成一听,兴奋得一骨碌爬起来,跟着爷爷来到河边。


河边的柳树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打扮过,细长的柳枝上挂满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爷爷熟练地折下几枝柳条,递给阿成一枝,说:“阿成,摸摸这柳枝,多有生气,这可是春天的宝贝。”阿成好奇地摸了摸,软软的,凉凉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回到家,爷爷教阿成把柳枝插在大门两旁。阿成一边插,一边问:“爷爷,为什么清明节要插柳枝呀?”爷爷放下手中的柳枝,坐在门槛上,缓缓说道:“这可有个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他对自己的主公特别忠心。主公落难的时候,他一直跟着,甚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公吃。后来主公当了国君,想要好好报答他,可介子推不愿意,带着母亲躲进了山里。国君为了逼他出来,就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了。第二年清明,国君去祭拜,发现那棵柳树竟然活了过来,还长出了新的柳枝。国君觉得这是介子推的精神在延续,就把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还让百姓们在清明这天插柳枝,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善良。”


阿成听得入了神,眼睛睁得大大的:“爷爷,那我们插柳枝,也是在纪念他吗?”爷爷点点头,又说:“对呀,除了纪念介子推,柳枝还能避邪祈福呢。插了柳枝,家里就能平平安安,这一年啥事都会顺顺利利的。”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插柳枝成了阿成和爷爷之间的默契。后来阿成上学了,在课本里读到了关于清明节和柳树的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对清明插柳枝的习俗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是一年的清明,阿成已经长成了少年,爷爷却越来越年迈。这一年插柳枝的时候,阿成发现爷爷的手有些颤抖,他连忙接过柳枝,认真地插好。插完后,阿成扶着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爷爷看着柳枝,眼神里满是感慨:“娃啊,以后爷爷可能不能陪你插柳枝了,你要记住这个传统,把它传给你的孩子。”阿成眼眶一红,握住爷爷的手说:“爷爷,您一定会一直陪着我的,我也一定会把插柳枝的习俗一直传下去。”


岁月流转,阿成离开了小镇去外面闯荡,但每年清明,他都会回到老家,在那扇古老的大门旁插上柳枝。

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枝,阿成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的欢乐时光,那些关于清明节、关于柳枝的故事,也随着这岁岁年年的柳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永远的记忆和传承。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