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官告老回乡后,当地的地方官有没有权力去管他们?

威风凛凛的朝堂大官对上当地的芝麻小官,两人原本地位悬殊毫无交集,但却因为“退休”来了一场拉锯战,光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

曾经的朝堂大佬,如今却要受小官的管制,是屈服于现实,还是凭借旧威反抗?这场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代那些退休回老家的大官到底还受不受小官管!

正文:

我们在看很多穿越剧或者种田文小说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为了办成某件事,会想着和当地的县太爷搭上关系。

但县太爷不是想见就能见的,主人公可能会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一位老者,交谈之后发现这位老者竟是曾经朝廷中位高权重的大官,如今告老还乡。

老者看主人公顺眼,就帮他搭上了县太爷的关系,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这位县太爷和曾经的朝廷大官儿到底谁的地位更高呢?

在古代官员到一定年龄干不动了,就会向皇帝请辞,回老家安享天年,不然为什么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呢?

但这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辞职书递上去了,得皇帝同意,放到现在来说就是领导审批。

不过,皇上看了辞职书也会评估你这个人如何,如果感觉大臣还有用,还能再给朝廷干几年,就会宽厚仁慈的留你。

你要是非得想走,你和皇帝还得有几个回合的拉扯才行,一是要体现皇帝的仁慈,二是得给其他大臣发个信号,那就是你真干不动了。

所有流程走完,你才能收拾包袱卷儿回家,但回家之后,也不是真的去做一个钓鱼老头,每天早上背着鱼篓出去享清福。

在古代一个地方总共就这些人,好不容易出了个朝廷大官,那当地的很多百姓都跟着“长脸”,尤其是这大官还告老还乡了,在街上那么一走一过,肯定有很多老百姓过来给你请安打招呼。

这时候就是给当地的县太爷出问题了,从职位上和在官场经验上来看,退休之前的你可是样样都压县太爷一头,但现在的你已经退休。

如果当真和县太爷打了照面,县太爷心里也跟着打鼓:我能不能去管这位老大人呢?管了,合不合规矩?规章制度这些方面又要怎么说?

其实对于县太爷来说,管和不管都头疼。

就拿汉朝的丙吉来说,《汉书·丙吉传》里记录了这位大人的一生轨迹,简简单单用一个“牛”字就能概括了。

丙吉是真正从最底层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他最开始是在鲁国御史,经常一天的时间都泡在各种案子上,工作经验倒是扎实又丰富,后来进了朝廷,一路开挂,最后一直做到了丞相

我们学的“丙吉问牛”说的就是他,这个典故说丙级出门看见有人打架斗殴,看都不看一眼,却特别关心路边的牛为什么呼呼喘气。

其实并不是说丙吉不是个好官,而是因为他感觉打架斗殴跟他没关系,是这个地方县太爷应该管的事情。

但是牛喘气说明牛不健康,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气候肯定就是有问题了,这才是他这个丞相应该关心,应该在意的事。

后来丙吉退休了,得到皇帝准允之后告老还乡,老家突然出现了一波盗贼,这盗贼数量还不少,当地的县太爷立刻安排人去涉案几家询问,其中就包括丙吉他家。

丙吉面对着过来询问的官差,连句废话都没说,人家问什么答什么,让配合更是一点儿都不含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完全没有因为自己是丞相,就拿着丞相的身份去压迫地方官,所以能看出来在汉朝的时候,管理之前是再怎么牛的大官,告老还乡之后还是要遵守当地的规章和法度。

看完了汉朝,再看唐朝

解琬在唐朝朝堂那可是声名显赫,其官职不断升迁,直至御史大夫还兼任朔方行军大总管。

他可是在边疆驻守长达20年,将番人汉人治理的井井有条,堪称功勋卓著的元老,在朝堂上极具影响力,然而岁月无情,解琬终究是退休了。

这不,开元5年,山东爆发蝗灾,蝗虫铺天盖地,犹如乌云蔽日,所经之处,庄稼尽皆被毁,当地在职的地方官员忙得不可开交。

既要组织百姓捕杀蝗虫,又要调配救灾物资,切实掌控着救灾的大权,反观解琬虽心急如焚,却因退休而实权尽失。

他所能做的唯有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地方官,至于对方是否采纳,那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地方官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指挥救灾,或许地方官答应,他才能直接干预。

这就是退休之后依旧要遵守规章制度,在这救灾事宜上,解琬没了实权,只要当地负责人不点头,他也只能徒呼奈何,眼睁睁看着他们忙碌。

所以从丙吉和解琬的事就能看出来,古代的官员制度非常严苛,从地方官的权利范围就能看出来,无论你之前在朝堂上怎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退休之后回到哪儿就要受到哪儿的地方管辖。

当然,那些结党营私的贪官可不能算在内。

再把时间线推到明朝徐阶海瑞这对“欢喜冤家”那就更是把地方官和退休大官之间的微妙关系讲了个明明白白,甚至他们两个人的故事都记载在了《明史》里。

徐阶可是嘉靖皇帝晚期进入内阁辅政的大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成功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严嵩更是败在了他的手下,可以说当时的他是百官的领头人物。

本来以为自己这一生过得够精彩了,到了年纪就老老实实回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没想到问题就出现在儿孙身上。

他儿子仗着他曾经在朝廷上的势力为非霸道,不仅是抢土地,而且手底下的那些家奴也个个都狐假虎威,把能惹的事儿,不能惹的事儿全都惹了个遍。

只要出什么事就把徐阶他名字报出去,有很多人买账,但是也有不买账的人,比如赫赫有名的海青天海瑞。

海瑞听到这些事情之后,完全坐不住了,立刻着手开始调查。

徐阶的儿子现在把谁的名字搬出来都没有用,徐阶本人也不行了,人老了总是心软的,而且为了保住这个孩子,真的是什么办法都用了。

捧着大笔大笔的钱去贿赂海瑞,结果可想而知,钱怎么捧过去的就怎么捧回来的。

最后他无奈之下去找了戴凤翔:我这里有3万两黄金,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到张居正,别让海瑞在这儿当官了,或者别让他当这个官了!

徐阶忙成这副样子,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但是更多的事情却证明了他之前无论是再怎么“翻云覆雨”的人物,退休了回到老家还是要守规矩的。

若是碰到好说话,愿意买账的人还好,但若是碰到了像海瑞这样的愣头青,可不管你之前多大的官儿,就算天王老子过来了,在他管的这一亩3分地里也得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过日子,如果敢欺负百姓,那他照样查办!

所以呀,从汉朝丙吉、唐朝解琬,再到明朝徐阶与海瑞的故事,其实已经很明白的告诉了我们古代就算再大的官,只要告老还乡和地方官之间的权利关系依旧还是很复杂的。

表面上地方官在管辖区拥有绝对的管制权利,无论是治安、司法还是行政事务,辖区内所有人,包括曾经位高权重的退休大官,都得老老实实的听话。

这不只是“在其位,谋其政”,更是为了保证封建王朝地方秩序的稳定也是为了确保统治根基,要不然你在朝廷中派系林立,退休了之后还照样“呼风唤雨”,时间一长,皇帝说的话都不算数了。

但实际看起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退休的那些大官,毕竟在官场这么多年积累的人脉,威望,还有朝廷给的那些特殊待遇都摆在这。

只要他们不犯一些大事,不碰到什么愣头青,光是靠着自身身上的政治影响力,就能够通过关系运作来改变一些事情。

就像徐阶捧着大笔黄金去救儿子一样,这也是说明了封建官场权利的复杂性。

而且地方官虽然对地方有管理职权,但是却有一定的概率会受到退休大官的影响而退却,这就证明了他们虽然离开了权力中心,但是残余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挑战地方管理秩序。

结语:

所以从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能够看出,封建王朝政治生态的本质其实是复杂的,权利也不是简单的从上到下或者是要遵守规矩,条条框框来践行。

不同阶层,不同时期的官员会互相影响,所有的利益都是绑在一起的,而且背后这些权力纠葛,哪怕随着古代大官告老还乡,也不会轻易的消散。

其实这不只是个人命运,更是封建政治体系的弊端呈现,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些事情亏到古代社会政治运作的一角,从而更好的了解历史。

信息源:

古代官员的退休生活:落叶归根,慰藉乡愁,丰富多彩,各有千秋--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