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池翊:张学良将军囚禁黄山的片断

引子

#本文摘自《黄山市文史资料》第一辑(1989年12月),作者邵池翔(注:在《安徽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1985年8月出版)有篇《张学良将军在囚禁中的片断》,显示作者邵池翊[yì],不确信具体哪个正确。但根据其它出处,似应为邵池翊),原标题《张学良将军囚禁黄山的片断》

曾有人留言质疑此君文章内容(有关于凤至),大致可以推断在信息极为封闭的时代,出现这个问题不足为奇。

正文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在浙江奉化溪口附近的雪窦山(距离溪口八里)。由军委会派刘乙光(湖南永兴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当时为队长,对外称少将专员)率特工30余名和司机、炊事、医务、通信、警卫等人员负责内部看守。我所在的国民党宪兵第八团第七连担任外线警戒。

1937年10月,由于日军已侵占上海,宁波外海面已发现日寇海军舰艇,天空中也有日机飞过,日寇大有向宁波登陆窜犯之势。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们全部离开雪实寺,在夜色茫茫中车队从溪口出发。当时的目的地秘而不宣,谁也不知道。第二天中午,到达安徽歙县黄山。当时黄山的茅蓬温泉附近,除有一座旅馆、浴池外,只有一幢据说是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别墅。张学良夫妇和随行的特工人员,全住在别墅内。宪兵住在黄山旅社。上至慈光阁,下至汤口镇,均派宪兵驻守。山上设有一个直属安徽民政厅管辖的警察所。我们一切对外是保密的。

离黄山七十公里的屯溪,是当时皖南重镇,商业茂盛,交通发达,抗战开始后,京沪杭一带逃难的人特多,畸形繁荣,有“小上海”之称。张将军没有到过皖南,乘我们到屯溪采购什物之便,提出要到屯溪观光一下。到达黄山的第三天,张学良将军和夫人于凤至,由刘乙光、许歆及便衣警卫“陪同”与采购人员一起,分乘小轿车二辆、大卡车一辆(车上漆有军事委员会标名,无人敢阻)前往屯溪。汽车停在屯溪汽车站,张将军一行沿着屯溪老街,漫步走到大桥,在桥上浏览了旧货摊、古董摊,买了毛笔、徽墨及宣纸,观看了街头的抗战宣传画和标语。这是张将军“管束”后外出路程最远的一次。当时屯溪谁也不知道这一行人就有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将军,事后也未披露。我们严加封锁张学良将军住在黄山的消息,任何人问我们,回答一问三不知。不料黄山警察所所长,原来在东北军干过,认出了张学良将军,就打长途电话报告了当时的安徽省政府主席刘尚清。刘尚清原是东北的将领,曾跟随过张作霖和张学良,后被蒋介石拉拢,当了安徽省政府主席。他一听到少帅到了黄山,就在电话里指示黄山警察所长去报告少帅,说次日专程由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到黄山晋谒。当这个大个子所长,操着东北口音,到宪兵岗哨处,要求晋见张学良将军时,我们大吃一惊。谁将机密泄露出去的?当由队长刘乙光亲自盘问这个所长,才明白事情真相。刘乙光知道事情严重,不能作主,就电报向蒋介石请示,当夜得回电,命令马上将张学良将军向江西转移,阻止刘尚清来黄山。我们连夜做准备。翌日天一亮,又先电告刘尚清说张学良将军已离开黄山,毋庸来山。省府的秘书长回电话说,刘尚清的专车刚发出,正在大渡口,闻电话后已折回。

阻止刘尚清与张将军会面,原因他是张家两代的旧部,在东北军内是个有影响的人物,现又当安徽省政府主席,东北籍人士在安徽有一定的势力(黄山警察所长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而且,当时于学忠部已调驻皖北,将张将军劫走,不是不可能。因为区区一百余名警卫武装,在刘尚清、于学忠的势力范围内要想解决,一声令下,易如反掌。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在京沪线一带设防,鞭长莫及,无法顾及皖南。所以,我们一面阻止刘尚清来黄山,一面就向江西转移。这一切,刘队长未向张将军透露一星半点,只是说前线战事不利,为了安全而转移。

张将军原来是准备在黄山住一段时间的,所以他就没有急于去离温泉稍远的文殊院天都峰、狮子林、北海等风景点,而把这些都留待日后慢慢游览,仅在温泉、慈光寺人字瀑一带浏览散步,每日洗温泉澡一次,没想到这样匆匆离开,张将军游览黄山各处风景的计划,也就变成了泡影。

资料来源:

《黄山市文史资料》第一辑(198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