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岭南第一人,开元盛世最后的名相,被罢相后盛世衰落

|七月

编辑|七月

他是偏远山区走出来的宰相,也是开创了岭南文学的诗坛领袖

同时他古代京广线的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岭南第一人

他就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位宰相,也是带着开元盛世入土的人,他就是唐朝名相,张九龄

公元673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曲江,也就是现在的广东韶关,但是那时候的韶州可不像现在的广东。

那时候整个岭南地区都被认为是不毛之地,也就是别人眼中的偏远山区

张九龄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担任韶州别驾,他的父亲担任过新州索卢县丞。

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张九龄自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张九龄本人也没有辜负自己得到的良好教育,小的时候就十分的聪慧努力,九岁就会写文章

在张九龄十三岁的时候,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寄给了当时担任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到之后十分的喜欢,赞赏张九龄说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到了702年,张九龄参加科举并一举登科,707年,张九龄又到了京城参加吏部的考试。

他在这次的考试中艳惊四座,被授为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主要负责的就是给宫中的皇家典籍纠错。

虽然官职低微,但是这个职位只有进士才有资格担任,当了几年校书郎,眼见升迁无望,张九龄产生了还不如回家的想法。

正好这个时候太子李隆基为了选才纳贤,广招天下有才之士登门考试,李隆基亲自出题。

对自己才学十分自信的张九龄自然前往参加,而这次张九龄的才华再次震惊了在座的所有人,于是李隆基升张九龄为右拾遗

拾遗,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捡起皇帝遗漏的东西,是谏官的一种。

得到升迁的张九龄十分的珍惜这个机会,在李隆基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提出了好几条建议,并且还都被李隆基采纳了。

这对张九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于是他又开始向担任宰相的姚崇提建议,虽然姚崇接受了张九龄的建议,但是却暗暗的记恨上了张九龄

到了712年,李隆基为了选拔人才,再次在宫中举办考试,张九龄在这次考试中依然是名列前茅,于是他的官职也变成了左拾遗

但是因为张九龄直言进谏的性格,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716年,张九龄就因为再次得罪了宰相姚崇被迫回到了家乡。

回到岭南之后的张九龄赋闲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休息的太久了也觉得难受,张九龄就想为家乡办一点事情。

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给岭南修一条通往外界的大路,朝中的人看到张九龄的这个请求,当场答应下来。

就为了让张九龄在岭南多待一段时间,不要回到长安

于是张九龄担任开路的主管,征集民夫开凿公路,在经过亲自考察之后,张九龄规划好了这条长达十几公里、宽十几米的道路,

自此,岭南终于有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大路,这条路也成为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被现在的人称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修好路之后的张九龄再次回到了京城,因为修路有功,这次张九龄升为了左补阙,负责吏部选拨人才。

在这之后张九龄逐渐开始了平步青云的模式,在一年之后,就升迁为了礼部员外郎,次年再次升迁司勋员外郎。

到了721年,张说成为了宰相,张说曾因为得罪皇帝身边的宠臣被贬谪到岭南,在那个时候他就读过张九龄的文章。

对于这个和自己同姓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张说十分的喜欢,于是在张说的有意提拔之下,张九龄很快就被提拔到了中书舍人内供奉

到了723年,张九龄更是被升为了中书舍人,要知道,这个职位已经无限接近于权力中枢了,是个位高权重的官职。

但是就在张九龄平步青云的时候,意外却来临了,因为被人弹劾,张说被罢相,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被贬为了洪州都督

洪州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九龄写出了那首名传千古的《望月怀远》。

诗中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被誉为千古写月名篇,而这样优秀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人不得意时所作。

到了731年,沉寂许久的张九龄终于被唐玄宗想起来了,于是召他回京,担任秘书少监。

在他担任秘书少监的时候,时常代替皇帝起草敕文,而张九龄的文章功底也再次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

于是升任他为中书侍郎,不久之后更是升迁为了中书令,而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长官,其实就是宰相。

张九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校书郎,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但是张九龄的宰相当的却十分的不容易,他早年做了许多年的谏官,因此习惯了给皇帝挑毛病,在成为宰相之后还是如此。

但是这个时候的朝堂已经不再像过去的那么好混了,那个时候唐玄宗宠信武惠妃,而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当时的武惠妃和李林甫互相合作,彼此助力,李林甫帮助武惠妃的儿子成为了太子,而武惠妃自然也是要帮助李林甫走上朝廷的权力中心。

在武惠妃不断的向唐玄宗吹枕边风的情况下,唐玄宗真的有了提拔李林甫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张九龄的反对。

然而唐玄宗还是不听张九龄的劝告,硬生生的把李林甫推到了宰相的位置。

在736年的时候,安禄山因为讨伐契丹失利,被大将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安禄山来到了京城拜见了张九龄,想让张九龄帮忙求情。

但是张九龄在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安禄山就是一个奸诈之徒,同样奏请朝廷斩首安禄山,但是唐玄宗却没有听张九龄的建议。

这也为之后唐朝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

公元740年,张九龄因病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六十八岁。

在他死后,唐玄宗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而在他死后不久,曾被他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起兵造反,掀起了安史之乱,唐朝正式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