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决战三部曲,谈谈多线作战的规律

从军事的角度讲,就是多线操作打得好。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谈,比如组织度、政治、经济等。

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战争虽然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军事斗争,就必然要遵循军事的规律。

三大战役符合什么规律?就是多线作战的规律。

刘邦项羽的楚汉战争,1927-37年的二次革命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这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型的、多线战争。

楚汉战争是多线的,刘邦自己一路在中线,安排韩信在北线,还有南线等其他线,大约三四条线。

二次革命战争,江西的中央苏区是主线,还有其他十几个根据地苏区,是支线。

其中主要的支线是湘鄂西、湘赣鄂、鄂豫皖,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苏区都是围绕在江汉平原周边,形成了一个大战略区,对荆襄武汉形成威胁。

当时的国民党,主要的根基地区,一是下游的南京扬州上海地区,即浙皖苏,二是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

红军如果能在江汉得手,或者形成很大威胁,或者牢牢守住,吸引了蒋军许多资源,那么中央苏区就是安全的。

或者,中央苏区能打出外线的战果,要么威胁浙江宁沪杭,要么北上威胁南昌、九江,切断中游与下游之间的联系,那么江汉周边的三个苏区也就更安全了。

当然,如果既能攻入江汉,又切断九江,那是最好的,那就形成了晚清湘军太平军的战略局面,顺流而下,一直压着太平军打到底。

当然,我们知道其实并不是如此,中央苏区失守,红军被迫长征

其原因,一般观点是苏区的人力物力已经到达极限,不足以支撑下去了。其实,这完全是本末颠倒的说法。

其实就是仗没打好,才导致苏区不能不断扩大,资源才萎缩的。如果仗打得好,苏区不断扩大,怎么会资源枯竭?

那么,为什么没打好呢?

原因在于中央苏区,和围绕江汉周边的三个苏区,就像钳子的两个把一样,需要配合起来。

如果一个暂时困难,就需要另一个顶上去。

在1932年上半年,主席就强烈要求打到外线去,去威胁蒋在长江下游的核心统治区,去争夺战争主动权,但是不被采纳。到了下半年,干脆被挂起来了,没有军事指挥权了。

就是在这一年的年中开始,蒋调集中央军嫡系军队,重点进攻江汉周边这三个苏区,湘鄂西、鄂豫皖相继失守,不得不“战略转移”。

当然,红四在川陕又开辟了新根据地,但是蒋让四川军阀担任主力,足以牵制红四,而红四为川军所困,反而不能牵制蒋的中央军。

这样,蒋的中央军就能回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这就是1933年以后发生的事情。第四次反围剿,其实只取得了战术性的胜利,战略上并没有打出新格局。第五次更别提了,战术胜利都很少。这与毛所构想的战略性外线出击,根本不是一回事。

假设,在1932年听从毛的建议,更积极地打到外线去,那么,蒋的中央军,就不太可能对江汉周边三个苏区进行大的围剿。

因为对于蒋来说,长江下游更加重要。

那么,这三支部队,就有可能更加壮大起来,真正形成对长江中游的威胁,那个时候,中央苏区也就更加安全了。

蒋去打江西,这三个苏区就折腾江汉,打荆襄武汉。

蒋去江汉平原灭火,中央苏区就继续折腾外线,威胁下游。

总之,两条战线要形成配合,让蒋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最终失败。

就像楚汉战争时,刘邦用多线操作,让项羽东西南北不停奔命一样。

当然,随着毛主席在1932年的失势,这一切都未能成为现实。

即便在这一年,主席依然是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也只能指挥一方面军,因为他不是中央负责人,不能指挥江汉周边的三个苏区。

至于谁是负责人,为尊者讳,就当是李德博古吧。

总之,当时的中央,根本理解不了这种战略层面的多线操作思维。就算能理解,指挥水平也未必能满足操作要求。

并不是态度不够革命,而是真的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吧?所以,后来就一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解放战争其实也是如此,也是大型的、多线操作的战争。

楚汉战争的项羽,其实在网上被高估了许多,他也就一个骑兵司令的水平,政治能力和战略能力,距离刘邦差的太远。项羽所取得的胜利,都是战术性的,战略上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刘邦布置了北中南三四条线,把项羽玩得团团转。最终项羽的核心兵力资源耗尽,刘邦的几条线合流,灭了项羽。

而二次革命战争时,其实只有江汉和江西两条线,其他苏区太小,并不重要。

而且,蒋当时并没有完成统一,北方南方的反蒋势力很多,什么中原大战,蒋桂矛盾,福建事变,搞出的反蒋事件层出不穷。

自己只需操作两条线,还有这么多反蒋势力做帮手,从操作难度上看并不太高,从操作空间上看,机会也很多。

但是当时中央的水平,居然给玩崩了,被迫长征。

所以,怪不得毛主席闹脾气,要你,你也得生气。这并不是主席年轻气盛,不肯服人,也不是为了个人职位而生气,实在是因为队友们浪费了太多机会,耽误了国家大事。

解放战争时期,情况完全不同了,反蒋势力基本都被蒋收拾得差不多了,至少表面上不敢违背蒋的命令。虽然配合度不好,但蒋下了命令,他们也得执行,基本没有以前那些动不动起兵反蒋的事情了。

蒋的兵力优势,甚至比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更大。

但这次,主席已经完成了组织内部的整合,组织性、纪律性,远超国民党。

毛主席怎么对付呢?

楚汉战争刘邦开了三四条线,赢了。

二次革命时中央开了两条线,输了。

这次,毛主席开了至少五条线。

抢先东北,这是一条。然后陕北一条,华北一条,山东江苏一条。

这已经四条线了,毛主席还嫌不够,又开了大别山一条,如果陈赓再算一条,那就是六条线了。

二次革命两条线,楚汉争霸三四条线,每多开一条,操作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并不是线性增长,并不是简单地加一,而是恐怖的指数性增长。

但是,主席都应付过来了。同时,他还要在陕北钻山沟躲避胡宗南呢。

这就像一个杂技演员,一边走钢丝,一边抛着六个球。

有人说,华北打得并不好,大别山也不如人意。

这种观点实在是太没战略眼光。

这个游戏的要求是,走到钢丝尽头,手里只要还剩一个球就算赢,掉两个球算什么大事?

就像你开霰弹枪,并不要求每个弹珠都命中,只有有足够多的弹珠命中,能把敌人打死就行。

人家可是同时操作六条线呢!能有一条勒死敌人就行!

为什么三大战役之前,以及三大战役的过程中,蒋军内部发生了那么多争论?具体哪一次撤不撤,打不打,其实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蒋和他的将领们,被毛主席用六条线编制了一个大网,深深地困住了。你在这边动,一定牵扯那边,你在那边动,一定牵扯这边。

很多人读史书,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项羽这样的英雄,何等豪气冲天,每一仗看起来都像是赢啊,怎么赢着赢着就输了?

看解放战争,也会疑惑,好像三大战役之前,截止1948年上半年,蒋军的局面似乎没那么差啊,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于是有人说,是刘邦太下流,纯靠本事打不过项羽,就靠拉拢人,靠别人替他打仗。

于是有人还说,解放战争就是因为林粟太能打,所以赢了。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没战略眼光的人,我都懒得驳斥。

全国一盘棋,韩信樊哙也好,林粟也罢,都是棋子,不是下棋的棋手。

刘邦能操作三四条线,主席能操作五六条线。

这两位才是真正的战略高手。

而他俩的方法,就是多线操作,困住你,消耗你,让你疲于奔命,左支右绌。

最后把你消耗的差不多了,找准机会,接连几个重拳,把你彻底打到,锁定胜局。

主席说,汉高祖是老粗,不要瞧不起老粗,老粗出人物。

其实,汉高祖是战略高手,并不是老粗,老粗玩不了这么牛的多线操作。韩信号称兵仙,但他的才能是战役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的操盘手是刘邦自己。

秦始皇刘秀曹操李渊李世民、朱元璋忽必烈,还有入关的多尔衮,他们都不是多线操作

比如秦始皇灭六国,是一个个灭掉的,六国并没有一起上。

比如朱元璋,元朝根本没法威胁他,因为中间隔着红巾军。朱元璋可以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最后再北伐。也是个个击破。

比如李渊,北方派李世民,南方派李靖,但南北是不同的敌人,并没有形成合力。

比如蒙元势力,先灭金,后灭宋,可以一个个来。

再比如蜀汉东吴,明末农民军和南明,配合程度都非常差,可以让曹操、清廷逐个击破。

因为他们是面对多个敌人,所以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逐个击破。

而刘邦面对的敌人,其实只有项羽一个,其余诸侯不足挂齿。

主席与之类似,主要敌人是蒋,其他军阀不足为虑。

正因为只有一个主要敌人,所以难度更高,因为这个敌人会集中全国资源来对付你。如果有多个敌人,全国资源是分散的,不能集中在一人手中,形成统一的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非得多线操作不可。

所以,从军事上看,刘邦、主席所指挥的统一战争,含金量最高。

而主席指挥的解放战争,其复杂程度,更高于楚汉战争。

所以,核心秘密就是多线操作,不停调动敌人。在不停的调动中,不断地消耗对手、压缩敌人。

至于最后的决战,其实反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三大战役就是如此,国民党地方将领与中央中枢,之所以有那么多争论,不仅仅在于派系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局部与整体,本来就是互相制约的。

在这种大型多线战争中,水平低的人,必然陷入水平高的人所编制的罗网中,导致指挥上互相矛盾,左右为难。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失败是注定的。

主席是哲学家,他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互相影响又彼此制约的。

听起来,似乎也没说什么,字面上的道理,其实也浅显,其实多数人都懂。

但实操起来,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你不服是不行的,历史上很多人不服,都上去实操过,都不行的。

就像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公式,其实简单极了,三个字母而已,但威力极大。虽然简单,但你就是玩不了。

蒋不服气,三人团不服气,陈不服气,项不服气。

不服气是不行的,不但你们玩不了,而且你们惹出祸来,自己也收拾不了,还得人家给你擦屁股。

这帮集体智慧们,两线都玩不了,人家重头收拾了局面,再打解放战争时,敌人更统一更强大了,但人家开五六线,还是把敌人玩死了。

没有毛主席,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呢!

这不是个人的感慨,这是对历史事实客观陈述。

拙笔一篇,随便说说,不谈其他,只说军事谋略,让大家认识到主席军事才能,有多么高远。

因为谈到主席军事才能,常有人说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确实很神,主席也引以为荣。

但更难也更重要的,其实是战略层面的谋划。主席在这方面,也是千古高手。

汉高祖已经是一流高手了,主席更在一流之上。

这种顶级的战略才能,比战役能力,更稀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