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忠捐赠的是一只莲瓣银碗和一个八棱龙凤纹银梅瓶。2013年,他在一家古玩店收购了这两件器物。“我平时就喜欢收藏,这两件银器是藏品中比较珍贵的,希望通过此次捐赠可以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李益忠说。
陆俊伟捐赠的是一个石雕武士俑头像,曾在松江区博物馆与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民间收藏公益鉴定活动中,被确认为南宋古物。“我平时喜欢捡瓷片,没想到去年在松江一工地捡到了这个‘宝贝’。”陆俊伟说,“我知道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也深知文物对一座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捐给博物馆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封履宁捐赠的是他依据上海图书馆藏封氏家谱而续修的《华亭浦南封氏世谱》。据了解,封家自南宋以来世居华亭县张泽镇八图,这本世谱中有从明朝隆庆年开始记载的封氏族人世系图表等内容,是研究松江浦南地区文士家族的重要文献。
郑旭华捐赠的是“苏省铁路”界碑,这块碑造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郑旭华家老房子里躺了近半个世纪。沪苏湖铁路年内开通,松江枢纽年底启用,其重要战略意义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不言而喻。
梅亚民捐赠的是戳印着“秀州华亭县官置”的铭文砖。这块砖是修地下管道时挖出来的,初步判断为南宋时期的官置砖。
“松江是上海之根,讲述松江历史文化离不开广大市民对于松江文物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今年一下子收到6件捐赠,且大多数和松江有关,说明市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大大提高,也反映出松江市民对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担当与责任。”王效伟感慨道。文字、图片:贾丽
编辑: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