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核潜艇偷偷进入我国海域,毛主席一招困敌七天七夜

1972年,美国一艘核潜艇悄悄逼近我国南海

毛主席得知后,仅用一招就将他困住了七天七夜。

此事就发生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这也代表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否有人故意为之?

面对进退两难的困境,毛主席当机立断,用一招化解矛盾。

你能猜到他是怎么做的吗?点点关注和爱心,我们马上揭晓。

1972年2月,北京的机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

迎接他的正是周总理,随着两人紧紧相握的双手被定格,这是中国外交的历史性时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你绝对想不到此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是寸步难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目的就是打压新中国的政权,不仅不承认,还一味地打压。

在这样的处境下,我国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艰难探索,勇敢迈出破冰一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情在1971年发生了转折,美国总统竟然宣布到访中国。

这个消息简直令人惊掉了下巴,要知道之前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经到了冰点。

为什么会在此时选择来访呢?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其实这件事要从中苏关系恶化说起,1959年,苏联对中国的诋毁行为愈发激烈。

1968年,随着继任者的上台,中苏至今的矛盾升级成武装冲突

1969年,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事件也让中苏关系彻底降温。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越南战争中陷入被动,连续不断的战争正在逐渐掏空家底。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的地位也面临着危机。

于是他们也开始积极向外寻求联系,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就是在为尼克松铺垫。

由此可见尼克松中国之行的重要性,没想到此时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美国核潜艇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海域,是尼克松故意试探,还是有人意图阻拦。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领导人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美国核潜艇闯入中国领海

毛主席一招巧妙化解危机,不仅保证外交进展顺利,还让敌方无可奈何。

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毛主席的“锦囊妙计”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1972年,美国总统的即将到访让所有人都十分重视。

毛主席更是要求拿出最高规格来招待,为此周总理也是忙得几乎脚不沾地。

就在尼克松来访中国的前一段时间,南海舰队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

一艘美国核潜艇偷偷进入了琼州海峡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海南陵水县渔民在出海时意外发现的。

因为琼州海峡是我国南海的必经之地,所以他们也格外留意这里的状况。

这艘潜艇不仅形迹可疑,船身上还有英文标识,很有可能是美国派来打探消息的。

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会出现美国核潜艇,难道总统访华只是一个幌子?

实则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然后再趁机制造混乱?

正在众人忧心不已时,毛主席却表现得十分淡定,仿佛丝毫没有影响。

只见他思索片刻后,下达了第一个指令:“一切照旧,提前做好准备”

很快第二个指令也被传达到南海舰队:“围而不打,打而不困,驱离美舰即可。”

这个决定乍一听可能会觉得很儿戏,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按正常情况来说,美国核潜艇擅闯南海,我国有权利将其击沉。

如果就此放过,岂不是让人以为我们好欺负了。

但是中美关系破冰在即,怎么能让这样的事破坏大局呢?

所以毛主席这一招实在是厉害,南海舰队接到指令后就立即行动。

很快,琼州海峡的两个出口就被猎潜艇大队封锁,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这时候美军核潜艇可谓是进退两难,为了防止暴露,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立即关掉动力系统并下潜到最大深度,躲避我国猎潜艇的搜捕。

他们能够顺利躲过我军的搜索?又是谁这么大胆,竟然让美军核潜艇进入我国领海?

1972年,美国核潜艇偷偷进入我国领海。

毛主席得知后下令:围而不打,打而不困。

美军为了躲避我军的追捕,选择关闭所有发动机,他们的结局如何?

核潜艇切断发动机系统后就销声匿迹,雷达上也搜索不出来。

那怎么办?只能这样耗着了,就看谁先忍不住。

结果双方僵持了一周也没有结果,我军的情况倒还好,只是每天在海面上搜寻。

那些躲在海底的美军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潜艇内的食物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更致命的是,氧气也是岌岌可危。

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只怕自己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此时距离尼克松到达没剩几天时间,为了尽快让美军离开,指挥官王宗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先是让所有的舰艇撤离琼海,实际是暗中隐藏在附近。

就这样憋了一周的美军终于忍不住,立即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

同时也启动通信装置向总部汇报情况,我军也趁机锁定潜艇位置。

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四艘猎潜艇包围,无奈之下只能灰溜溜逃出琼州海峡。

那么究竟是谁指使他们的?而且还选在这个时间点,难道是尼克松的障眼法?

其实只要清楚美国背后的情况,就能简单分析出始作俑者和动机。

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其实一直有分歧,而尼克松正是代表了共和党。

所以自然引来了自己对手的打压和反对,这次的潜入就是一次试探。

第一,引起中国的警觉,从而扰乱尼克松的中国之行,这也符合大部分美国人的想法。

第二,试验我国的底线,看看这个柿子好不好捏,自己心里也有底。

第三,如果中国不予理会,他们还能趁乱收集情报,用来破坏我国对外的关系。

如果真的挑衅成功,那美国这次真的是“一石三鸟”。

不仅打击了尼克松的行动,还能给中国一点警示。

万一出了问题,还能生拉硬扯一通大道理,反正对自己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美国此举真的是居心叵测,毛主席谨慎又不失智慧的决定轻松化解了这次的危机。

后来尼克松顺利访华,成为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两国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

其实毛主席的决定放在现在也不过时,正如古人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时候以静制动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