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遗产有多狠?直接喊来仇人一起分


众所周知

西周是中国继商朝之后

一个庞大的奴隶制王朝

但王朝在一开始

并不是一帆风顺

而是显得十分飘摇不定

碰见了好几个难题


先是建立不到两年

老周家的开国之主

周武王姬发嗝了屁

整个王朝瞬间犹如一盘散沙



周武王有个特点

一愁起来就失眠

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甚至经常做噩梦


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史记


他的弟弟

也就是后世周公解梦里所指的

周公姬旦

经常去开导他

倾听他的烦恼


有点用

但是不多


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史记》



姬发连周朝都建立了

到底在愁啥呢?




殷商的国君帝辛纣王虽说死了

但殷商的贵族还在

势力挺大

是个烫手山芋

放在姬发面前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

一不做二不休

把殷商的剩余势力全部清光

但很显然

打一仗



如何保证社会相对和平发展的情况下

去除潜在的威胁呢?

第二个办法就是

安抚

赐点领土让这些剩余势力臣服



姬发做了两手准备

他赐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些封地

然后把商朝的势力范围

分为三个地区

分别由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接管

让这仨人趁机监视武庚

以防他搞出什么幺蛾子

史称三监




殷商的事情虽说暂时告一段落

但姬发的病一点没消停

身体越来越差

觉倒是能睡得着了

只是……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尚书


姬发去世后

按道理来说

应该让姬发的儿子姬诵继位

但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


商族人的势力依然很强大

他们只服从成年且有能力的王

十来岁的小屁孩姬诵

并不满足这个条件

简单来说

姬诵他压根镇不住场子



咋办呢?

武王姬发在世的时候

他的弟弟姬旦经常辅佐他

处理政务方面很有经验

于是

姬旦作为姬诵的叔叔

暂时接管了西周的朝政





三监之乱


这本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先让姬发的兄弟姬旦帮忙处理朝政

等姬诵成年了

就把位子让回去

然而第三个问题出现了——



管叔姬鲜是武王姬发的弟弟

周公姬旦的哥哥

就算侄子还小

兄弟想要帮忙辅佐朝政

那也应该排着来


按照兄终弟及的说法

管叔排行在前面

怎么也轮不到姬旦这个弟弟

在外头的几兄弟越想越觉得别扭



不服气就闹呗

闹得越乱越好

在管叔的牵头谋划下

一场针对西周的叛乱就此展开

他们到处宣传姬旦没安好心

眼馋侄子的王位

就想自己当王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日,公将不利于孺子。

——《尚书》



姬旦眼馋王位想自己当王?



不得不说

姬旦的确是有称王的行为

《尚书》

姬旦就用过“王”的身份

来发表命令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乃寡兄勖,

肆女(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尚书》


但抢王位就不见得

学者杨宽西周史中指出


周公的摄政,确是周朝的紧急措施……

周公出来摄政,而且称王,是十分必要的。

不称王,不足以号令诸侯以及周的所有贵族。”




但管叔可不管那么多

反正从他的角度

就是自己的弟弟上了位

这场兄弟间的不满和内讧即将爆发


三监及淮夷叛。——《大诰


管叔勾结上殷商的势力

和更东边的东夷

准备来波大的


对于管叔摊牌明着干的挑衅

姬旦这边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忍让妥协




理是这么个理

但往往越退让

对方就会越得寸进尺


另一种意见就是正面硬刚

姬旦选择直面这场内乱

亲自结束这场争斗




周公东征


管叔以为武王走后

论辈分自己已经是西周名副其实的一哥

结果

姬旦用事实告诉他

要是没有血脉关系

他顶多就是西周一哥们


姬旦的军队一到

管叔几招都接不住

全面溃败


而被勾结反叛的武庚

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

自己为啥莫名其妙跟冤大头一样

信了管叔的话

趟了这趟浑水




除此之外

参与了这次叛乱的其他势力

也被姬旦挨个手起刀落治了个遍

姬旦先后用了三年时间

平定叛乱

把东边夷族不安分的势力也统统清光

史称“周公东征”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尚书》




分封制的诞生】



三监之乱让周公意识到

需要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

要设置一个稳固的制度

周朝才能安全稳妥地存活下去

于是分封制就此形成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封制的对象一般是三种人:

王族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天子先分封这些人

去各个地方做诸侯

诸侯在自己的领土内是最大的

可以为所欲为

但同时也需要尽一些义务



同样的道理

诸侯也通过分封制

分封卿大夫

一级一级传递下去

卿大夫对诸侯负责

诸侯对天子负责



做完了这些

还不够

需要设置一种仪式

来让这种制度深入人心

人人都遵守这种制度

那该怎么办?

能不能通过规定一些行为方式

来体现不同的等级

并让大家在一种和谐有序的制度里发展呢?


姬旦冥思苦想

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他即将建立一种

直到现在都影响深刻的仪式

叫做“礼”


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礼记




参考文献

《西周史》许倬云

《夏商西周史丛考》晁福林

《西周史》杨宽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