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米莱改革的经济学道理

阿根廷总统米莱改革的经济学道理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处于温带地区,从气候角度看,曾经是欧洲人口的理想移民目的地,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欧洲人口的到来。大量白人的到来让原住民印第安人几乎销声匿迹,由于移民白人曾经的自律,竟然没有引进非洲黑人奴隶,这导致阿根廷成为拉丁美洲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95%的人口是白人,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四千多万人口。是印度人口密度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称之为地广人稀的中等面积大国。

一百年前,以农业为主的阿根廷,土地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人均生活水平高于欧洲,接近美国水平。从人均富裕水平看,名列世界前茅,属于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此时,阿根廷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牧场、农场高效运行,私有经济发展。人们主人翁精神饱满,自私的人们积极地追求着家庭财富,劳动积极性极高。人们积极向上,乐观未来。

此时,欧洲德国的犹太人释放出了一个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幽灵,许多地方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这个犹太人的思想幽灵本来想改变欧洲西部,结果却影响了欧洲东部,极大地改变了俄国的命运。这种影响是一系列的,俄国的邻国也很快会受到巨大影响。这个幽灵来到美洲,开始逐渐改变阿根廷命运。

从此,阿根廷逐渐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左转变,逐渐成为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国家。阿根廷经济形势随之逐渐恶化,从世界前列,跌落成拉美化国家的典范。不过,值得幸运的是,阿根廷没有进一步向左发展,没有成为朝鲜、古巴那样的原教旨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然,粮食出口大国阿根廷也会出现饥荒。

我们环顾全球,可以看到,欧洲白人国家,只要是典型资本主义国家,都成为发达国家。比如,阿根廷母国西班牙现在就是发达国家。阿根廷等曾经的半社会主义国家或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例外。

长期在拉美化国家煎熬的阿根廷人民,终于跟上了时代潮流,选举出了一个向往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米莱横空出世,成为扭转阿根廷命运的转折点。现在,经过米莱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政策,阿根廷已经转变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阿根廷人民主人翁精神倍增,劳动积极性大涨,经济渐趋繁荣,股市扶摇直上。

按照这个趋势,也许米莱两个任期,长期处于发达国家门槛边的阿根廷就可以一步踏入发达国家阵营。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阿根廷,经济管制太多,不仅遏制了阿根廷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遏制了阿根廷优势的发挥。现在,改革开放的阿根廷,激发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发扬光大了阿根廷的优势领域,逐渐淘汰了阿根廷的劣势领域。比如,阿根廷的农业生产,是阿根廷的优势产业,取消出口管制,可以让阿根廷的农业优势充分发挥。对进出口管制的减少,也淘汰了阿根廷低效率的生产领域,这对阿根廷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阿根廷经济效率的提高,就是阿根廷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均GDP的提高。

比如,减少政府规模,自然可以大幅度减少财富在政府领域的浪费,对提高阿根廷整体的社会运行效率帮助很大。小政府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特点之一。米莱政府不再滥发钞票,对经济健康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货膨胀其实也意味着财富的浪费,经济发展的扭曲。稳定的货币政策,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阿根廷之前的政府,都是通过滥发货币,从而弥补庞大的福利开支或大政府的开支。

阿根廷之前是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掌握着选票,所以,各届政府都是通过高福利收买人心。而整个社会并没有创造那么多财富,只能是滥发货币了。结果是福利被打折。

当然了,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福利水平体现着或对应着人民掌握的权力大小,人民掌握的权力越小,福利水平就越低。当然了,这是平均来说的。米莱的理性,或选民的醒悟,让米莱政府不可能再搞那么多打折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