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员落入敌手,几天后,伪军队长传出消息来:今晚过来接走人

1944年4月13日,上午,交通员杜玉山受命前往黄桥送情报,当他路过山王集(现属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附近的小河集时,迎面突然遇到了一队巡逻的伪军队伍。

对方乍从土路的拐角岔道闪出,杜玉山一时躲闪不及,双方狭路相逢,自己避无可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着敌人方向,走过去。

“站住,干什么的?”当先的伪军持枪喝阻道。

“老总,我家二舅病了,这不,今儿准备去丙子铺瞧瞧他。”杜玉山赶忙上前,用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应付对方。

但眼前的这帮人,显然并不相信杜玉山的话。随后,两名伪军上前对杜玉山进行搜身检查。

不过,此时的杜玉山并没有任何的慌张表现。

情报都已经被他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杜玉山并不担心被敌人搜出什么来,他一面解释自己确实是大大的良民,一面很自然地舒张开双臂,配合着对方搜身。

杜玉山原以为不会有任何事,但下一刻,其中一名伪军从他兜搭里猛地掏出了一个物件,随后凑近眼前看后,对方顿时失声道:

“杜玉山!”

杜玉山闻声,心猛地一沉,暗自惊呼着——要糟糕。

原来,杜玉山早上临行时,忘了将自己的私章从兜搭里掏出来了,此时被敌人搜出,登时便暴露了自己身份。

杜玉山,这个名字,对于眼前这帮日伪军来说,那可是如雷贯耳。此人曾先后几次入城刺探情报,惹得日军灰头土脸,颜面尽失,为此对方还挂出高额悬赏,买他项上人头。

没想到,这个令众人头疼的地下党,竟会被他们无意间给碰到了。

这还不是天赐的功劳!

一众伪军霎时“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杜玉山旋即被捕。

当夜,被押送回伪军据点的杜玉山,便被敌人连夜“特殊照顾”。

伪团长程玉山为向敌人邀功行赏,连夜派人将杜玉山送至撮镇日军的炮楼之内,日军得知逮住了交通员杜玉山,当夜对其突击审讯。

面对敌人的讯问,杜玉山一声不吭。

日军见他始终沉默不语,气急败坏地走上前去,一脚将杜玉山踹趴在地,没容杜玉山喘口气过来,又操起木棒,对着其身后连续猛击,几下便将杜玉山打得昏死过去。

“泼醒他!”那名日军军官狰狞地大喊着,待杜玉山被凉水泼醒之后,对方蹲在杜玉山的面前,放低语调问道:

“你到底是不是杜玉山?”

“我不是,你们认错人了。”杜玉山痛苦地摇着头,他知道,自己不承认的话,或许也难逃一死,但一旦承认了,则必然没有活路。

因此,便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杜玉山。

见杜玉山死不承认,一众敌人们再次对之施以酷刑,一声声棍棒击打在肉体上的沉闷声,在日军炮楼的偏角屋内,枯燥地回荡着......

天明之时,奄奄一息的杜玉山,被敌人拖拉着,扔进了炮楼下面、潮湿的地牢之内。

杜玉山环顾四周,四下一片黑暗,没有半丝光亮,他的心,也如同着阴暗的地牢一般,陷入了绝望之中......

当时的杜玉山没有想到,此时,有一个人,正在为营救他,四下奔走着。

同为交通员的晋克芳(晋克芳的丈夫徐凯南牺牲后,她也走上了抗战的革命道路),从支队部送信回来,途中遇到程干三带领的游击队,队员们将杜玉山被捕的消息,所有人都在为杜的被捕担忧、悲伤。

但晋克芳却比这帮男人们,更加冷静。对于杜玉山被捕,她的判断和大家一样,老杜凶多吉少,光荣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哪怕有一丝营救的希望,也不能立即放弃。

晋克芳随即通过关系,找到了撮镇的一名日军翻译。抗战之时,不少日军翻译、伪军都是朝秦暮楚之辈,铁了心跟日本人走到底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墙头草、钱串子,见钱眼开,但凡给钱,没有原则。

那名日军翻译收了钱之后,拿出一部分,从中疏通,又在炮楼里面的伪军队长身上,花了一些钱,最终说服了那名伪军队长,见机行事。

双方约定好了暗号之后,晋克芳便将营救杜玉山的进展,告诉了组织方面。随后,组织上便派出了得力人员,来到撮镇附近,配合晋克芳一起营救杜玉山。

几天后,伪军队长在赶集买豆腐之时,对卖豆腐的小贩低声说了句:

“今晚过来,到西面的炮楼眼那里接走人。”

暗号对上了!

当晚,日军炮楼之内,一众日伪军在里面吆五喝六地喝着酒,大呼小叫着推牌九,那名伪军队长假装方便离开,随后悄悄地打开了地牢的门扇。

对方走进地牢之中,看着骨瘦如柴、昏睡在角落旁的杜玉山,悄悄俯下身,将对方背了起来,然后快步走出地牢,来到了西面的炮楼眼处。

那名伪军队长环视左右无人,随后便将杜玉山从炮楼眼处缓缓地塞了出去。此刻,外面早有接应人员负责接人,对方随即接住了杜玉山,两人轮流将杜玉山连夜背送到了队部医院治疗。

杜玉山康复之后,再次投入了抗战的斗争之中,经此一事,杜玉山与晋克芳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两人在残酷战火的考验之下,从战友升华到相识、相知、相依,最终结为夫妇。

解放后,杜玉山担任合肥市园林处处长,晋克芳任合肥市蜀山公园主任,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夕阳同行。

杜玉山曾感慨道:“当年要没有克芳,我这把老骨头,恐怕早就不在了呀。”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42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合肥文史资料》,杜玉山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