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风云:为什么说,令章邯绝望的不是项羽,而是李斯之死

前言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兵法家就已经对政治和军事的关系有了清楚地认识:乱政无精兵!国富才能兵强!军争之本在政!

最典型的就是长平之战了,长平之战比拼的不仅是秦赵两军的战力,如何还在于两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庙堂运算!

想想看,倘若当时的赵国朝堂不发昏,不把廉颇撤下来,长平之战既是秦国能赢,又如何能够一举彻底击溃赵国?

同样的道理,在巨鹿之战后,明明还有20万的章邯会对大秦感到绝望的原因,也不是因为项羽,而是因为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大秦庙堂折去了他最后的支柱!

巨鹿之战

公元前210年,威震天下的秦始皇病死在了沙丘,秦始皇的死亡,就像信号一般,令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叛乱!

而偏偏当刚刚建立了秦王朝,面临生死攸关之时,大秦的朝堂却陷入了空前惨烈的内耗之中!

由于是非正常上台,所以胡亥刚一继位,便在赵高的怂恿下,立刻开始了清除异己!

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大批朝堂要员纷纷被杀,甚至于杀红眼的秦二世,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秦始皇的其余诸子全部被胡亥所杀,连秦始皇的十位公主也都惨遭杀害!

一时之间,大秦朝堂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而这就给了那些叛军起事的机会。

等到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打到细水威逼咸阳时,秦二世方才得知,如今的天下已然大乱,可是奈何秦始皇留下的那些良将名臣,已经被他杀的差不多了,

最后,无奈之下,时任也负责管理皇帝私人小金库的经济类官员,章邯站了出来,慷慨请命。

由于此时咸阳已经无兵可调,于是章邯便将骊山的囚徒组织起来,并带着这支仓鼠组织的部队迎头赶上了同样也缺乏战斗力的陈胜军。

靠着出色的能力,章邯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将声势浩大的陈胜起义扑灭,并斩杀了陈胜,吴广等义军领袖。

随后,章邯就成为大秦最后的镇国柱石,临济之战,齐王田儋被秦军斩杀,魏王魏咎眼见逃走无望,自杀于乱军之中。

随后,章邯又率军奇袭定陶,斩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随后又击破赵国的主力,将赵王围困于巨鹿。

一时之间,大秦竟有回光返照之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章邯碰上了那个男人项羽。

巨鹿之战确实是一场相当经典的战役。

项羽破釜沉舟,率领八万楚军猛攻章邯大营,40万秦军尽不能挡,一番激战之后,秦军大败而逃。

但是此战其实并未对秦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很快,章邯就又聚集起了20多万兵马,而此时的项羽却吃不消了。

原因很简单,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激励士气,项羽是破釜沉舟将军中的粮食通通烧毁,也就是说,此时项羽的军中也已经断粮了!

另外,也别指望楚怀王会给项羽派遣援兵,要知道,此次楚军的主帅本来是宋翊,是项羽发动兵变,斩杀了宋翊强行夺过的兵权。

而且,从后来楚怀王和项羽那糟糕的关系来看,楚怀王估计也是巴不得项羽兵败被杀。

这就意味着,其实只要章邯能够坚守不战,或者是向后退守,聚关而守,项羽是奈何不了章邯的,甚至如果章邯的操作再得当一些,还可以趁着项羽粮尽兵疲的时候,反杀对方!

对没错,巨鹿之战确实成就了项羽楚霸王的不世威名,但这一战,项羽胜的也相当侥幸,甚至是凶险!

那么,为什么,章邯明明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却最终选择了投降项羽。

因为在与此同时,章邯从自己的后方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李斯死了!

话说之前,秦国朝堂已经死了那么多高官,为什么李斯之死会让章邯彻底绝望呢?

李斯之死的后续影响

李斯是何许人也?

说起来,李斯这个人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相的。

因为他确实担得起,李斯本来是楚国人曾经在荀子门下修习治国之术。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荀子是儒家,但实际上我更愿意称荀子为百家的反思者,因为纵观荀子的主张,属于对诸子百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借鉴的集大成者,单独将荀子放在任何一家中都过于狭隘了。

荀子三个比较出名的弟子也没有一个是儒家,李斯和韩非是法家,而张苍则是杂家。

再从荀子那里学一出山后,李师先是在楚国的仓库里当小吏,但是楚国作为一个纯粹靠血缘才能出头的国家,像李斯这种平民子弟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因此,在一番思索后,李斯去了当时唯一一个能让外国平民出将入相的地方,秦国!

这点真不是吹的,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对于人才,那真是来者不拒。不论出身,不论国籍,也不论你是什么流派,只要对秦国有用,皆可高官厚禄!

而当时秦国的丞相正是卫国商人吕不韦,李斯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吕不韦的重任,并担任郑国的副手。

郑国何许人也?本是韩国间谍,彼时的韩国,由于在战场上被秦国打得叫苦不迭,便希望派出郑国充当间谍,让秦国的国力都消耗在水利工程之上,以阻挡秦军的攻势。

却没成想,郑国到了秦国后,被秦国重用,于是乎死心塌地的帮助秦国修建起了郑国渠。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嫪毐叛乱牵扯到了吕不韦,因为这个该死的让秦始皇受尽了屈辱的假太监,就是走吕不韦的门路送进皇宫的!

这直接成为吕不韦倒台的导火索,而在吕不韦倒台后,人没有惊奇地发现,郑国竟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

于是乎,郑国被下了大狱,吕不韦也在不久后自杀身亡,至于愤怒的秦王嬴政,更是下了逐客令,要赶走六国的士子。

李斯自然也在被驱逐的行列之内,但好在李斯连夜写了一篇《谏逐客书》

在这篇千古名文中,李斯列举了商鞅,张仪,魏冉,范雎等为秦国的强大与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秦国丞相,并指出,正是靠着这些六国人才,秦国才有了今天的强大秦王,将六国的人才驱赶出秦国,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李氏的这篇文章打动了秦王嬴政,或者说给了秦王一个台阶。

因为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太后也是赵国人,如果按照逐客令,那么同样身上留着赵国人写的嬴政,又是否还能当秦国的王呢?

不说别的,就说在后世颇有名气的蒙恬、蒙毅,他们的祖上就是齐国人。

一下子真把他们都赶走了,秦国就得散摊子。

此后,秦王幡然悔悟,不仅放出了郑国继续委派郑国,负责郑国渠的修建,而且也将李斯调入朝中为官。

而李斯也很快靠着自己的才华和揣测上意的本事,迅速成为秦王的绝对心腹。

在秦灭六国期间,李斯虽然只是九卿之一的庭尉,但是实际职权却相当广泛,帮助顿弱搞外交、间客,帮助郑国兴修农业发展经济,还多次代表秦王去前线劳军,赏罚军功。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又参与到了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之中,是秦王朝的政治柱石。

再加上沙丘之变中,李师是极少数的站在了赵高和胡亥阵营里的十全大佬,因此在最初的屠杀中,李斯侥幸逃过了一劫。

但现在,李斯也被杀了,而且还是以谋逆罪被诛了三族!随后,赵高成为丞相!

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大秦的行政系统彻底崩溃!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秦朝和西汉前期的丞相到底有多么重要?

在汉武帝设立大将军制度之前,丞相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那时的丞相府是真正的国家行政枢纽所在,下辖13曹,负责国家日常行政工作,并给出处理意见,而皇帝大部分时候,都只是对丞相已经给出的处理方案,表示同意或是否定而已。

而且一般也都只有军国大事才会交由皇帝定夺,至于说日常事务,比如说地方治安人口赋税,河道治理,都是由丞相府负责。

事实上,虽然秦始皇每天60斤竹简是相当勤政的表现,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有丞相府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日常行政事务,那么就是600斤都未必够用!

可是李斯死了,而且是以谋逆罪论处,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以赵高胡亥的尿性,估计整个丞相府也都迎来了一波大屠杀!

这会使得大秦王朝那本来就已经风烛残年的行政体系彻底崩溃!

更要命的是,李斯的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秦朝的三川郡,大致就是在如今的洛阳地区,一旦三川有变,章邯和他的20多万大军将会成为真正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种情况下,章邯除了投降,真的没有选择了。

各自的终结

章邯投降了,带着20多万秦军屈辱地跪倒在了项羽的脚下,然而,项羽没有用这20万大军来装大自己的实力,反而将20多万降卒,悉数坑杀!

而在巨鹿之战的同时,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带着汉军,崇武关进入了关中。

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依旧在上演着一出宫廷喋血的戏目。

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后,就想要控制咸阳,以作为自己翻身的筹码,于是乎,赵高带着自己的亲信杀入了咸阳宫,杀死了秦二世,胡海为这个暴君划上了一个句号。

不过赵高自己也没能得到什么好下场,赵高扶持了秦朝的宗族子婴为帝。

却没想到,子婴成功反杀了赵高,总算是为大秦皇族挽回了最后那么一点尊严。

不过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赵高死了,但是大秦的国运也到此为止了。

刘邦率领大军杀到了咸阳城下,已经无力抵抗的子婴只能带着传国玉玺向刘邦投降。

紧接着,项羽又气势汹汹地杀来,先是在鸿门宴上差点砍了刘邦,而后又在咸阳大肆烧杀抢掠,并诛杀了子婴等秦国贵族。

在此,需要特别批判,当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的文字,将民间的书籍都收回销毁。

但是在销毁之前,秦始皇已经用小篆将那些书籍都进行了备份,并储存于咸阳的宫殿之中!

可是项羽的一场大火,却将这些文化典籍真正的毁于一旦,唯一庆幸的就是在项羽到来之前认识到这些图籍重要性的萧何,带走了一部分,但绝大多数还是毁在了项羽手上

结语

章邯极为讽刺地被项羽封为了王,不过这个王也没做多久,韩信就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入了关中。

而章邯这个靠出卖了20万同袍生命成为王的叛徒,因为没能得到秦地人的支持,很快就被击败,并死于汉军剑下。

于是,熟悉的历史再次重演了。刘邦来到了关中,并倚靠着关中,这片成就了秦国霸气的地方,再一次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战。

一个一个死而复苏的六国贵族,再一次被改称为汉军的秦人消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