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八宝山公墓中埋藏着许多为我国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们,他们每一个人无不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成为了国人心中的“革命圣地”,每到清明时节前来祭拜的人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墓碑中也有着三座引人注目的墓碑。
祭拜人数最多的墓碑,81号墓,神秘的无名墓碑,这三座墓碑的主人分别是谁,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八宝山公墓
八宝山公墓位于北京长安街西端的石景山路北侧,在最初的时候八宝山公墓是明朝大臣养老的地方,后来在1946年时被国民党改建为了忠烈祠,就是为了安葬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们。
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都牺牲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如今黑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迎来了新的篇章,便有许多人提议为烈士们建立陵园,方便日后人们去祭拜和铭记过去。
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党中央的应允,当初在陵园选址时周总理就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地理位置要处于交通顺畅的地方,其次周边环境要优美后期也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占用农田。
这些革命先烈本就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牺牲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勇的无私的,如果为了修建陵园而占用了百姓的农田想来他们也是不愿的吧,他们是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到自己利益之上的,生前如此死后亦是如此。
就这样在众人的商讨下八宝山独占头筹,它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下,在1950年八宝山公墓初步建成环境优美、庄严而神圣...
自此之后这里成为了我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每到清明时节都会前来祭拜我国的革命先驱和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在这座公墓中又有着一些特殊的存在。
祭拜人数最多的墓
在八宝山公墓中有一座墓碑常年花束不断,前来祭拜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这座墓的主人就是民国时期有着才女之称的林徽因。
每每提及她时脑海里总会显出一个身穿旗袍的窈窕淑女形象,而她除了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之外在建筑行业中也留下了她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八宝山公墓的设计者之一正是林徽因。
在她设计这座公墓时林徽因也正在饱受肺病的折磨,而她的病症源自于抗战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人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林徽因作为一名女子面对战火时并没有退缩。
曾经也有人问过她在战火面前她不退又能做些什么呢,她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她的回答透出了她骨子里的坚毅与不输男子的气概:“因为我的身后就是扬子江。”
她对于建筑的热爱起源于在英国留学的那段时间,16岁林徽因跟着父亲来到英国念书这里各式各样的建筑是她之前都不曾见到的,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建筑的美丽与魅力,她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从那时起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学的心思再也按耐不住了,回国后她选择报考国外的一所大学学习建筑学,可她却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那所学校并不招收女学生,在他们眼中女生承受不住学建筑的苦累和繁琐。
可这些并不能阻挡林徽因对于建筑的热爱,也无法让她折腰,林徽因最终选择了主修美术辅修建筑学,在大学的那几年里林徽因用自己的勤勉和天赋将两门学业都进行的很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回国后她奔波在保护我国建筑的路程上,她与丈夫梁思成来到东北大学开设建筑学,他们想用自己的力量将建筑学的成果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想让祖国更多的文物建筑物能得以流传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国徽,就连人民大会堂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意见。
她走访了祖国大地上两千多处的古建筑物,用自己的双手积累了许多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她将这些做了整理汇总将自己的成果留给世人后代,将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传递给更多热爱它们的人。
81号墓
在公墓中81号墓的主人就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元帅,贺龙元帅出生于贫苦家中,虽说出身穷困可贺龙元帅打小就有着侠肝义胆行侠仗义之心,在年幼时就经常替身边穷苦人家的孩子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后来他因为砍伤了当地的恶霸,为了躲避对方的报负贺龙元帅远离家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最早跟随孙中山先生一起搞革命,经历过不公的他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想要让更多的百姓能早日脱离这不公的时代。
也正是因为他的革命精神致使他成为了敌人的严重的肉中刺,贺龙元帅也多次遭遇了牢狱之灾。
尽管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折磨却也从未想过放弃也不曾向对方低头,他的头颅总是高昂的抬起,他抬起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自尊也是自己的信仰。
贺龙的父亲也多次劝说他回家务农过普普通通的生活,可贺龙从未答应他早在一次次的牢狱之灾中明白了自己心中所想也明白自己要追随的是什么,他表示自己一定要革命事业而奋斗,一定要为祖国而奋斗。
在一次次磨砺中贺龙元帅的信仰更加坚定了,可随着孙中山先生的去世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的枪口对准了我党人士。
在这种时刻贺龙元帅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共产党,面对这样一个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蒋介石自然也是想要拉拢的,更何况两人原来是一个阵营的。
可道不同不相为谋,蒋介石已经改变了合作的初心,哪怕他用高官厚禄来诱惑贺龙也从未动心,他清楚的知道一个人如果一旦信仰都不坚定了那这个人离失败也不远了,这样的人也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
贺龙元帅发动南昌起义,带动部队发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在长征路上也有他的身影,祖国的解放和建设离不开贺龙元帅的付出与奉献,在贺龙元帅离世时周总理不顾病体也要前来送他一程:“是我来晚了啊...”
神秘的无名墓碑
这座神秘的无名墓碑总是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墓碑上的空白与墓主人的革命经历一般是难以言喻的或者无法言喻的,他就是我党地下工作者阎又文。
说到这也许大家就明白了,地下工作者的工作总是充满艰辛与苦难,他们隐姓埋名无法站在阳光之下。
他们有的潜伏在敌人的内部,有的站在敌人的身旁与之共舞,有的化身与平民百姓过着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他们有时面临的是家人和同胞的不解与怨恨,可面对这些他们有苦难言,为了最终革命的胜利他们只能背负骂名、忍辱负重。
阎又文的工作主要就是潜伏在敌人的内部,为我党提供敌人的情报,他曾经潜伏在张作霖的部队中,又加入过马鸿逵的部队,最后他留在了傅作义的部队在暗中监视对方的一举一动。
为了获得傅作义的信任与重用他用手中的笔攻击毛主席和我党,因此对于他的身份众人想当然的把他归到了敌人的阵营。
因为卧底身份的保密性知道他身份的人也只有两个,在他去世后也无法将他的身份公开也无法证实他生前的工作与任务的真实性,直到几十年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被公开,大家才知道他是忠诚于我党的革命烈士。
总结:
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用自己肩膀顶起了那片摇摇欲坠的灰色的天空,用自己的力量和血肉唤醒了一个个中华儿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在万千儿女的努力下这个灰色的天空迎来了新的光明。
而作为主张建造八宝山公墓的周总理在离世后却没有留在这里,他在去世前就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山河中,邓颖超大姐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到了北京的上空,洒在了黄河的入海口,洒在了天津...
英雄长眠,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