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权倾朝野的李昪想要除掉徐知询,于是端起一杯毒酒

五代十国时期,权倾朝野的李昪想要除掉徐知询,于是在酒宴端起一杯毒酒敬给了他。可是没想到,徐知询的一番操作,却让李昪当场傻眼。

李昪是江苏徐州人,出生于888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父亲李荣是个穷苦的小老百姓,母亲刘氏也是个出身寒微的民妇。

李荣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去寺庙里诵经祈福,被人们称为“李道者”。有趣的是,李昪小时候也有过当和尚的经历。但不同的是,父亲是植根于内心的信仰,儿子是被迫无奈为了求生。

唐末战乱不断,李昪6岁那一年家乡被战火波及。他的父亲在战乱中生死不明,母亲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儿女前往淮南投靠李荣的哥哥讨生活。

人逢乱世不如狗,穷人想要在战乱中活下来更是难如登天。刘氏带着儿女一路上跌跌撞撞吃尽了苦头,为了给孩子们寻条活路,途中把女儿送进了尼姑庵,只带着李昪到了淮南。

可是刘氏命运不济,刚和儿子在濠州有了落脚的地方,就身患重病不幸离世。李荣的哥哥家境也不好,一家人本就生活艰难,想要好好养活侄子也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就把李昪送到了开元寺里当和尚。

895年,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杨行密攻占濠州,在开元寺休息的时候遇到了7岁的李昪。他见李昪腿脚勤快聪明异常,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当即把李昪收为养子带在了身边。

落魄的孤儿成了官家的养子,堪称是逆天改命一步登天,但是李昪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心胸狭隘,容不下父亲捡来的孤儿,联合弟弟们共同排挤李昪,一时间把杨家闹得鸡犬不宁不得安生。

不管怎么说,李昪始终是外人,杨行密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外人,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们乱作一团。可他又不忍心就这样把养子给丢弃,思来想去,无奈把李昪送给了心腹大将徐温

靠贩卖私盐起家的徐温,实际上膝下也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但是见到机灵的李昪之后心里也很喜欢。把他带回家后改名为“徐知诰”,视若己出细心呵护,让他跟着儿子们一起生活读书,学习兵法谋略,练习骑马射箭。

902年,杨行密被册封为吴王,徐温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了吴国最有实力的重臣之一。三年后杨行密病逝,他更是权倾朝野的权臣,几个儿子也都成了吴国的重臣良将。

徐知诰在养父的提携下,也得以在军政上建立功勋,成了吴国风头强势的后起之秀。但他的成长历程,也并非只是站在养父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是有实实在在地从军、从政能力。

他出任升州刺史期间,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轻摇薄我、吏治清明,不仅给地方百姓谋取了福利,也笼络了很多人才,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

但徐知诰做得再好,对养父再孝顺,在徐家始终还是摆脱不了外姓人的尴尬境遇。尤其是他崛起之后,原本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家庭环境一去不返,变成了徐家父子与外姓人的暗中争斗。

徐温为了打压养子,让儿子徐知询接替了升州刺史,把徐知诰派到了润州,也就是现在江苏镇江任职。

当时,徐温的长子徐知训留在都邑广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辅佐父亲处理政务。他一直对徐知诰都不太感冒,甚至还定下毒计要把这个外姓弟弟给除掉。幸好徐家老四徐知谏从小就跟徐知诰玩得好,暗中通风报信才让他逃过了一劫。

后来广陵大乱,徐知训被杀,重病在身的徐温自顾不暇,也失去了平定乱局的能力。徐知诰闻讯后,及时率部赶回广陵平定了乱局,自此也留在了吴国的权力中枢。

不久后徐温病逝,徐知诰成了吴国的新一代权臣,为了消除隐患,欲对弟弟徐知询下毒手。他把徐知询请到府上饮宴,席间端起一杯毒酒走到弟弟面前,佯装平静地说道:“为兄祝弟弟能活一千年!”

徐知询感觉氛围有点不对劲,接过酒杯之后,往自己的杯里倒了半杯酒,剩下半杯酒又回敬了徐知诰:“弟弟愿将五百年寿命分享给兄长!”

徐知诰当场被搞得好不尴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席间吟唱助兴的伶人申渐高为了替主公分忧,当即走过去夺过两人的酒杯,嬉笑着说道:“区区五百年寿命,哪够主公和将军分的呢,不如成全了小人吧!”

就这样,徐知询凭借机智化险为夷,徐知诰也在伶人的帮助下化解了尴尬。唯一可惜的是,本来能够置身事外的伶人申渐高,成了这场兄弟争斗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