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周恩来化装商人前去哈尔滨,因买几份报纸被日本人盯梢

<1927年 周恩来>


1927年,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和逮捕共产党人。一时间,白色恐怖席卷全国,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各地就有许多人倒在血泊之中。

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鲁迅哀叹道,1928年,民国没有了,我们只是民国遗民。

在布满血腥味的上海,周恩来没走,他开始了在虎狼巢穴里长达四年多艰苦卓绝的秘密地下工作。

由于环境险恶,加之社会上认识他的人不少,为了安全,他故特意蓄起了长长的胡须,也因此留下了“胡公”的雅号。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尽快在思想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的方向。

1928年6月,党组织‬决定开个会,但由于中国的环境,不可能在国内召开,所以决定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在6月召开,也就意味着从4月开始,领导人就得陆续赶到莫斯科。

当时去莫斯科,风险万千,所有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全部被敌人控制,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

党中央的所在地在上海,要去莫斯科,必须先抵达哈尔滨,再经满洲里前往莫斯科。

1928年5月初的一天,周恩来与邓颖超乔装成一对商人夫妇,从上海乘坐日本轮船前往大连,再经哈尔滨转赴莫斯科。

其他人‬也都乔装打扮,途中沉默寡言,防止口音惹来麻烦。代表们还“以一盒火柴,抽出几根一齐折断”作为暗号,火柴棍完整接上即代表接头成功。

接头成功后,换乘火车,再坐7天车才到莫斯科。然后再用马套车送到开会的地方。

1928年邓颖超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列席证

一路上,周恩来、邓颖超互相鼓励,都企盼着不要出任何事。但船靠大连码头时,还是上演了非常惊险的一幕。

船到青岛时,短暂停留了,允许乘客上岸自由活动。周恩来和邓颖超也起身准备吃午饭,吃完午饭,夫妇二人又沿路买了几份报纸带回船上。本来没有出任何差错,谁知就是这几份报纸引起了日方便衣侦探的注意。

船刚停靠大连码头,驻大连日本水上警察厅上来了几个人,围住周恩来,让他跟着走一趟。邓颖超本来也想跟着一起去,但周恩来让她留下,找个旅馆先住下。周恩来一个人前行应付。

到水上警厅时,一个矮个子问周恩来,哪年出生的,叫什么,什么学历,干什么的,问得事无巨细。周恩来非常镇定,一一作答。周恩来说是去找舅舅的,舅舅姓周。

矮个子又问,你姓王,为什幺舅舅姓周。周恩来耐心解答,说中国舅舅和叔叔有区别,姓氏不一致。

这些回答都没有破绽,但是矮个子还是不打算放过他。沉默几秒后,矮个子突然一改温和面目,凶相毕露,我看你不是姓王而是姓周,你不是做古董生意的,你是当兵的!

周恩里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他临危不惧,把手伸了出去,说,你看我像当兵的吗?

矮个子仔细端详周恩来的手,白白净净,没有手茧,确实不像当兵的手。矮个子不再为难,放周恩来走了。周恩来去旅馆和邓颖超汇合,邓颖超见到周恩来,悬着的一颗石头,才落了地。

前去哈尔滨的路上,很不通畅,除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也差点出了事情。

杨之华是哈尔滨负责护送各‬dai表‬的交通联络员,她也也是在大连受到的盘查,敌人扣押她和女儿整整一天。反复追问。杨之华很紧张,她怕敌人知道真实身份。幸而敌人没有识破。

最后,敌人问她是不是贩卖人口的(因为当时带着她七岁的女儿)。听到这,杨之华才放了心。她说,她是我的女儿,你们不信,可以验血型。敌人没再纠缠,放了她们。

瞿秋白 杨之华夫妇


路上虽然一波三折,但大家都还是平安到了哈尔滨。在火车站等到了李立三,顺利接上头。

当时哈尔滨的形势也很紧张,尤其对于外来人员,警察和特务盘查、盯梢都很频繁。考虑到参会代表们口音各异,又不熟悉当地环境,一旦暴露或被捕,将直接影响会yi顺利召开,所以代表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外出。

大家‬衣食住行及生活用品,包括办理出国手续和购买火车票等事宜,均由哈尔滨县委负责。

由于大家异常谨慎,每个环节都没有出差错,这趟远行,虽然有惊但无险,最后全部汇聚在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