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乔家只求老佛爷4个字即可。”
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前,慈禧太后就已意识到此威胁,于是前一天夜里,就仓皇出逃。
而在出逃途中慈禧太后向乔家借银10万两,问其要何赏赐时,乔家却只要求慈禧写下4个字?
慈禧太后为何要向乔家借钱?这4个字又是什么?乔家掌权人又有着怎样的打算?
慈禧“西狩”
清朝末年,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加之清政府的腐败,当八国联军合力围攻北京城时,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抗之力。
虽然此时的清政府拥有10万兵力,但仍旧敌不过八国联军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八国联军顺利进入北京城后,开始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北京城一片狼藉。
而在此之前,慈禧太后就已预感大事不妙,也意识到八国联军即将入侵北京城的事,于是在此前一天夜里,慈禧就带着众多王公贵族仓皇“西狩”。
慈禧太后名义上的“西狩”,其实就是向西出逃。一国太后怎可能说自己要逃跑呢?
小命都不保了,哪里还顾得上收拾行李?
对于清王朝掌权人的出逃,八国联军岂会轻易放过,当即派领军队前往围追堵截。
仓皇逃命的慈禧太后,这一路可谓是十分狼狈。不仅要防备联合国军,还要忍受风餐露宿、风吹雨打。
那些娇生惯养的王公贵族,哪受得了这样的生活,更别提掌握大权、养尊处优的慈禧太后了。
仅仅才半天路程,慈禧太后就开始抱怨。当刚到一个县城时,慈禧就下令要求美食招待。高高的宫墙,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的慈禧太后,哪里知道人民百姓的疾苦?
战乱不断,又加之遇上自然灾害,百姓自己的肚子都咕咕叫,又如何接待太后?
而太原城亦是如此。想到祁县附近都是钱财满盈的晋商,于是便向祁县出发。虽然这些晋商都招待了太后,但慈禧得到的与以前在北京城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借银10万,只求4字?
这段日子虽然很苦,但幸运的是慈禧太后得到在山西十分有名的乔家人招待。乔家的掌权人——乔致庸,是晋商的代表性人物。
提到“商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重利。但乔致庸并不如此,反而却心怀大义,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乔家开始从事商业领域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乔家换过好几代掌权人,其实乔致庸的父母并不想让他从商,而是想让他考取功。因为在那个年代,家里即便再有钱,也比不上一个秀才的名号。
但随着商业上的勾心斗角,乔致庸的父母和哥哥,心有余而力不足,乔家的生意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此后,乔致庸就承担起乔家商行的重任。因家中世代从商的缘故,乔致庸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经商方面极其有头脑。
原本乔家只从事茶叶和丝绸等生意,但在乔致庸接管后,他以敏锐的商人意识,察觉到票号生意。
于是就开办了“大德丰”和“大德通”两家票号,而这也让乔家成为业界的翘楚,可谓是真的家财万贯。
在被乔家招待的这几天,可谓又体验到什么是奢侈生活。慈禧不想再过那样艰苦生活,便对乔致庸说,“此次‘西狩’很仓促,不置可否借乔家10万两?”
这10万两,对乔家来说就是一个零头,所以乔致庸十分爽快的答应了。慈禧太后见乔家家主如此爽快,十分感动,随即许诺,“乔家想要何赏赐,尽管提。”
乔致庸思考一番后,提出一个极其出乎意料的要求,“我们乔家不求什么功名,只希望老佛爷能帮忙写4个字‘福种琅嬛’。”
闻此,慈禧太后十分吃惊,她没想到乔家如此帮自己,竟不是为功名利禄?慈禧心中十分欣喜,当即应下乔致庸的请求。
回京后,立即写好字,差人赐给了乔家。
乔致庸为何这样做呢?作为一个商人,虽然他心怀大义,但他也不会将这10万两白银,白白送人,他有自己的考量。
乔致庸虽为商人,但也时刻关注朝廷发生的事,他深知如今的清政府腐败不堪,而慈禧太后又沦落到如此狼狈出逃的地步。
未来慈禧能不能重回朝堂还不一定,万一她回不去,自己一官半职,岂不成了一场空!
要论什么样的情谊最为珍贵?答:雪中送炭!
乔家又不缺金银珠宝,如果向慈禧求这些金银之物,岂不成了交易,哪里还能显现的出这份情谊的珍贵之处。
于是在乔致庸再三思虑下,向慈禧太后提出希望她能亲笔为乔家题字——福种琅嬛。
这4个字是形容一个地方很有福气,就像仙境一般。
而乔致庸让慈禧太后写这4个字,一是想向太后表明,乔家是因她的到来而变得十分有福气,以此来表示乔家对慈禧太后的欢迎和敬意。
无形之间,让慈禧太后的字价值万银。既满足了慈禧太后的虚荣之心,也能让慈禧对乔家借银一事更加深刻。从而让慈禧对乔家心怀感激,成为乔家后盾。
当乔家将这块慈禧太后赐的匾挂上后,引来无数人观赏。慈禧太后在此地借钱的事,成了慈禧太后在此地借福。
“借钱”说成“借福”,既不会让慈禧觉得,这是乔家借她的名义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也能让乔家吸引更多商人,与自己谈合作。
加之当时商人的地位本就不高,有了慈禧太后这个后盾,自然能让乔家在商业里更上一层楼!
不得不称赞乔家家主乔致庸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