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崛起二:南北战争就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说到南北战争,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美国南北战争在中学历史书上是有很重要的篇幅的,不过一般的普及性教育中,我们着重会说解放黑奴的因素和美国统一的因素,而对美国南北为什么会发展到战争这一步,南北战争背后的域外势力谈到的比较少,这里就来谈谈美国南北战争背后的这些因素。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一点,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和北方,虽然说是南北战争,但是更准确的说,是美国的东北工业区和南方种植园区,两者其实都集中在美国东海岸,而西面各州虽然都加入了南方联盟国或者北方合众国,但总体都在打酱油,毕竟那时西部各州到美国手里还没几年,实力尚弱小,其实南北战争主要还是在东海岸几个州展开争夺,尤其主力还是独立战争那几位,比如马萨诸塞弗吉尼亚纽约宾夕法尼亚这几个老牌州在这场战役中依然是主角。


为什么呢,因为这场南北战争早就应该爆发了,从独立战争一结束,北方工业区和南方种植园的矛盾就开始了,两家为了争夺美国的控制权斗了很久,半个多世纪后爆发已经是奇迹了。


虽然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起来,但实际上,这个美国是很松散的,北美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根本就不是一条心,完全是因为对抗大英帝国才临时合作,而且一开始美国组成的只是邦联,后来发现无法维系才改成联邦。即便组成之后两边也不是精诚合作,矛盾不断。


这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美国尤其是美国创始的十三殖民地从事的行业分明,南方气候温暖,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北方因为森林多,承担了许多造船行业,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两家从事的行业不同,需要的东西不同,而且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两边关系一直不好。


南方因为是种植园,一开始种植烟草,后来种植棉花,都是经济作物,而经济作物要赚钱就必须卖到国外尤其是欧洲去,在本地卖是买不了多少钱的,所以南方州海外贸易居多,他们希望降低关税,以便和欧洲做生意。


然后北方则完全相反,北方的工业品虽然有,但明确的说,北方的工业品质量很差,价格也很贵,只能卖给美国人自己,在国际贸易中根本没有竞争力,即便欧洲货主要是英国货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依然比美国货价廉物美。(说句题外话,美国货一直如此,主要就是以数量和价格取胜,和苏联某些商品有得一拼,大概地大物博资源多就是这个德性,就算到了二战后,美国独步天下,但是美国货依然比不过欧洲和日本。)


为了保护自己的工业,北方州就一直想提高关税,而南方自然反对,一方面怕提高关税引得国外反制,影响自己的棉花等经济作物出口,另一方面就是南方人自己也不愿意用美国货啊,英国货又便宜又好用,谁高兴用北方佬的破烂货,提高关税就是给自己买东西增加成本。



所以关税问题一直是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黑奴反而在其次,为什么南方各州听到林肯当选就退出联盟,主要原因就是林肯要提高关税。


而黑奴也是因为经济问题,我们要指出的是,其实在独立战争前,英国本土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南方各州反英估计也有英国废奴的关系。美国建国后,因为黑奴问题南北双方就一直争吵。


主要矛盾在哪呢,当时农业机械不够发达,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南方当年地广人稀,依靠自己是肯定无法解决种植问题的,而需要大量黑奴作为劳动力。那么有人肯定要问了,为啥不能使用农业工人呢,农忙的时候雇佣不就行了?



这主要是当时美国劳动力紧缺,美国地方很大,但是人口少,劳动力一直紧缺,而种植园经济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农忙的时候是需要大量劳动力集中干活,雇佣制度会导致农忙的时候雇工大幅度涨价,而更严重的可能就是根本雇不到人,棉花都烂在地里,为了避免这点,美国南方就需要这些奴隶作为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存在。


而北方则是工厂,他们不需要长期稳定的劳动力,毕竟当时工厂环境恶劣,英国工人很多只有三年或者五年,而美国大量劳动力都是移民,干一段时间就会离开去种田,他们也不需要长期稳定的工人。


但是呢,北方嫌弃南方把劳动力价格抬高了,毕竟大量黑奴在南方,意味着他们不能去北方自由被雇佣,那么北方工厂就不得不提高薪水吸引劳动力,美国的工人工资要比欧洲本土高得多,但这也是美国货竞争不过欧洲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北方资本家一直支持废奴运动。


不是北方人信奉众生平等,不应该歧视和奴役黑人,实际上北方也歧视,北方有些废奴主义者与其是说废奴,其实单纯就是不想和黑人共存罢了,当时很多废奴主义者就是试图把黑人送回非洲,让美国变成一个白人国家,而南方人反而反对,因为南方人一方面歧视黑人,但是也把黑人当成自己的财富,财富怎么能离开美国呢。


在美国宪法开始,有一个被认为歧视黑人的例子,就是在计算选票的时候,尤其是众议院人数统计的时候,黑人只有白人五分之三的投票权,也就是说五个黑人的票和三个白人的票一样,这看上去很歧视黑人,但实际上呢,南方州是要求黑人和白人同票,北方州是要求黑人不能算票数,最后折中才出现了这个结果。


为什么歧视黑奴的南方会支持黑人票数多,而反对蓄奴的北方会支持黑人票数少呢,主要原因就是南方的黑奴就算名义上有票,实际上都要听从奴隶主的,这也意味着一个奴隶主完全可以拥有成千上万张票,这怎么能忍,所以北方坚决反对,南方坚决支持。最终折中来了一个五分之三。


但实际上就是这个五分之三,也是效果极大的,南北战争前美国总统中南方和倾向南方的占多数,明明北方人数一直多于南方,却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南方奴隶主一人就可以拥有多张票,占尽优势。


双方的争斗日益白热化,尽管南方占据了一定优势,但是天平渐渐倾向了北方,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口自然增长之外还要看移民主要去了哪里,而现实则是移民大多数去了北方。



虽然南方气候更适宜居住,但是南方没工作啊,南方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保证了稳定的劳动力,但是也排挤了移民寻找工作的可能性,除非你购买种植园,否则很难在南方找到工作。大多数移民都是穷人,不可能购买种植园,这必然让他们选择去北方工作,北方的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人口多了,市场也渐渐大了,北方的工业也开始发展壮大,虽然和英国等欧洲列强没法比,但是在北美,尤其和南方比,那不是强的一点半点。


不过,激发南北矛盾的除了关税和黑奴,还有重要的一点,西部和宅地法


种植园主渴望什么?自然是更多的种植园,最好是全国的土地都是他们的,比如南美很多国家就是这种情况,大量耕地都是属于种植园主的,所以南方对开拓新的疆土总是兴致勃勃,他们希望夺下更多的领土,然后将这些领土作为蓄奴州加入,一方面能在政治上压倒北方,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上获取更多的种植园土地。



美墨战争就是南方主导和策划的,而北方则拼命反对,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则在西部州划分上动脑子,避免蓄奴州超过自由州,也就是南方超过北方。南北战争之前,实际上就是南方和北方,蓄奴州和自由州的争斗。


宅地法也是,北方支持宅地法,是因为廉价的给予移民土地,一方面是能造成移民支持北方,(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宅地法一出,就有大量移民参军。)另一方面也是掘南方种植园主的根,南方种植园主的根基就是大量拥有土地,土地多了才需要劳动力,才需要黑奴,而小块土地实际上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和黑奴,这就会诞生大量小农,而不是种植园主,他们自然不会支持南方。



而南方则拼命反对宅地法,他们希望得到西部土地,但是他们要求的出售西部土地是要求价格很高,面积很大,价格高,则移民无力承担,只有种植园主出得起钱,面积大,则必然要蓄奴,蓄奴必然支持南方,所以宅地法一旦成功,南方在西部就完蛋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固然这有南北双方经济上的矛盾,但实际上这背后也有着英国资本的影子,从一开始,南方经济其实就是从属于大英帝国经济圈的,亲英派众多,即便独立战争美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南方反对提高关税,说到底就是因为南方作为英国经济贸易圈的一员,更希望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和大英帝国融为一体,其实就和后来的南美诸国是一样的情况。


美国南方的棉花基本上都是出口给英国,其产值高达数亿美元,是当时美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相比北方的工业产值只是内部自产自销,南方觉得自己更有底气作为美国代表。而美国北方工业虽大,但质次价高,根本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对此三方都心知肚明,北方知道南方和英国的关系,英国心里就是打算扶植南方,而南方更是一直希望英国介入战争,而英国最终没有参战则主要是因为欧洲政局又发生了变化,普鲁士崛起,拿破仑三世也蠢蠢欲动,外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沙俄也站在北方这边。


而北方也能忍,英国一直挑衅都没有还手,而且也选择了一个比较难介入的借口,其实南北战争双方的矛盾很多,除了黑奴,关税,西部宅地法都是问题,但是北方就主打废奴牌,当时英国乃至欧洲各国都废除了奴隶制度,北方宣传南方奴隶制度不对,英国介入就不太好插手。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南北战争才就是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输了,美国基本上要沦为英国的附属品,赢了,才能更上一层楼。


而南北战争的胜利,南方种植园主的失败,加上宅地法的实施,美国的西进运动让美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大量美国人和移民涌入西部,他们带动了美国内部市场活跃,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不同,他们不需要英国货,他们的粮食也不会卖给英国人,而是内部消化,这给美国内部产业一个快速壮大的机会,美国开始了一个快速跃进的时代。


但是,这就代表美国的发展一帆风顺了吗?只怕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