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川英男曾是二战时期的侵华日军,但是他死后,却被葬入我国的烈士陵园。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烈和英雄名单上,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那么,他为何会从一名侵华日军,摇身一变,成为抗日英烈呢?
1939年,21岁的宫川英男参军入伍,进入日本军队。
在这之前,宫川英男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毕业后,就在一家工厂做学徒。原本他是想学一门技术,以此为生。不过在日本,男青年有服兵役的义务,这是二战时期,日本政府施行的强制服兵役政策。
当时,野心勃勃的日本为了达到扩张的目的,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打仗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而且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力。所以,日本天皇鼓吹武士道精神,不断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思想用来给民众洗脑。民众也把当兵视为神圣的事情,假若有青年拒绝服兵役,那么这个青年一定会受到舆论的批评和嘲笑。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宫川英男参军入伍,在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就被送到了中国战场。
百团大战结束后,宫川英男所在的部队在行军途中,遭遇了八路军伏击。一时之间,他所在的军队死伤无数,而他和另外两名日本兵都成为了八路军的俘虏。
被俘虏后,我军一直坚持优待战俘的政策。不仅如此,还派人对他进行反战宣传。但受军国主义思想荼毒很深的宫川英男,却拒绝接受我军给予他的一切,甚至还想过要剖腹自杀,效忠天皇。
不过,宫川英男很快就发现八路军对待俘虏和日本军队对待俘虏,有着天壤之别。日本军队对抓到的俘虏极尽虐待,但八路军却总把好食物让给俘虏,甚至在物资匮乏的时候,还把暖和的被褥让给了他。
这让宫川英男非常感动,因此他开始翻看关于共产主义方面的书籍,并在八路军的感化下,认识到了日本政府发动的这场不义之战,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心中一旦有了悔恨,宫川英男的思想和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他在工农学校,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也和大家一起自力更生,纺线,开荒……那时候,组织每个月给他发3元钱的补贴。但他看战士们只有1元5角钱的补贴,就把自己的补贴都拿出来,给大家改善伙食。而他则穿着打着补丁撂补丁的衣服,一点也没觉得不合适。
当时日本共产党为了帮助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曾派驻了不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中国开展工作,并且还成立了“日本士兵觉醒同盟”反战组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宫川英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该组织,成为了一名日本共产党员。
1943年,宫川英男被调到山东长清县一带,对日军进行感化策反的工作。
由于宫川英男曾在日本军队里服役,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和印刷反战宣传单和画册,再把这些宣传品和糖果等放到慰问袋里,投放到日军的驻地和他们经过的路上,从而以攻心术的手段,达到策反的目的。
宫川英男的制作的宣传单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挑起官兵矛盾。
日本的下层士兵不但要在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还经常无故被长官打骂,打耳光那更是家常便饭。由于没能获得尊重,而且还经常忍受皮肉之苦,士兵的怨念也与日俱增。
宫川英男故意在宣传单上,用日语写上“不许打士兵耳光”“士兵也是人”等标语。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单,果然起到了激化矛盾的效果,让不少日本士兵开始觉醒,不再像之前那样逆来顺受。
二是打感情牌。
由于战争用了太长时间,不少饱受思乡之苦的日本兵产生了厌战情绪。于是宫川英男便在宣传单上写一些煽情的话来动摇军心,比如“老迈的父母还在等你回去团聚”“家里的妻儿还在盼着你回家”之类的话。特别是在日本传统节日时,这种宣传单更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日本士兵最放不下的,还是他们的亲人。
除了绘制和印刷宣传品,宫川英男还会主动到敌人的据点去,用喇叭向他们喊话,并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宣传反战思想。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宣传品,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丑恶面目,和我军对待俘虏的优待条件等。那时候,为了达到工作的目的,他用的最多的还是慰问袋。
通常会在一个袋子里装上反战宣传品,再放香烟或者糖果等物品进去,然后把慰问袋投到日军部队的驻地,或者放在他们要经过的路段。
为了稳定军心,日本军队要求士兵在收到慰问袋后,必须上交给军官。可是随着反战情绪在军队里蔓延,很多日本兵在收到慰问袋后,却偷偷地藏了起来,甚至还悄悄地拿着宣传品向我军投诚。
对于日本士兵的做法,日本军队高层非常愤怒,因此只要被他们发现私藏慰问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并被关进监狱。结果物极必反,日本官兵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同时还发生了日本士兵越狱出逃,并投降八路军的事情。
这种场面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比如为日本效命的伪警,他们认为连日本人自己都投降了八路军,那他们还要不要死心塌地为日本人效力。
宫川英男的厉害之处可不止这些,他在劝降方面也很厉害。
比如到长清县不久,八路军就和日本军队打了一仗,并抓获了一批俘虏。
在俘虏中,有一个日本警察局长,一直拒绝认罪,并几次想在牢房里自杀。于是,宫川英男便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终于让他认识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不断的教育感化,终于让警察局长转变了心态,并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
有一名叫奥村的战俘,在被宫川英男说服后,却又被日本军队给救走了。有意思的是,奥村虽然回到了据点,却始终没有中断和八路军的联系。他常常乔装打扮,和八路军的联络人员碰头,并把他获得的情报一五一十地提供给了八路军。
此时,由于战线拉入太长,日本军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东南亚一带,吃败仗的消息越来越多,一时日本军队里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造成这种局面,宫川英男可以说做了大量工作。
日本政府一方面不停地向前线派兵,想以此挽回在战场上的颓势。另一方面也发布了通缉令,并许以重金,只为了能抓到宫川英男。日本政府为了能得到宫川英男,甚至开出了能买到一架飞机的赏金。
尽管处境非常危险,但宫川英男仍然勇敢地周旋于敌占区,继续做着策反工作。
1945年6月,宫川英男和李洛夫等人到官庄一带工作,结果在拂晓时候,被日军包围,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逃不出去了,所以他们赶紧把文件和信函等烧掉,并分开躲藏。
宫川英男躲到了草垛里,而李洛夫则藏进了旁边的庄稼地。
这时2名日本兵端着刺刀走向了农田,准备对农田进行搜索。宫川英男眼看李洛夫要暴露,立刻从草垛中跑了出来,并向那2名日本兵分别开了一枪。
宫川英男的出现,让日军精神大振,因为抓到他就能领赏金,所以日军都向他这边跑来,想要活捉他。但宫川英男没有给这些日军机会,他在日军快要冲到面前时,饮弹自尽,倒在了血泊中。
宫川英男牺牲后,日军停止了扫荡,把他的遗体带回城里,并把他草草埋在万德车站附近。
李洛夫等同志被救后,迅速向八路军说明了情况。八路军听闻后,立刻组织了十几个人趁着夜色,冲过日军封锁线,并将宫川英男的遗体从土中刨出来,埋在了他牺牲的地方。
1983年,长清政府感念宫川英男为抗日作出的贡献,把他的遗骸葬入新建成的烈士陵园中。2014年9月,中共中央民政部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烈和英雄,公布了首批抗日英烈和英雄名单,宫川英男赫然在册,而他也是唯一在册的日本人。
至于李洛夫,在宫川英男为救他而牺牲后,他便一直把宫川英男当作救命恩人,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年清明他都会给宫川英男扫墓。甚至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儿女们,一定要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把他的遗骸带回家。
后来,经过李洛夫子女的多方打听,终于在2009年联系上了宫川英男的家人,也是这一年,宫川英男的遗骸,终于得以回到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