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患绝症的最后时光,是如何为邓小平主政中南海扫平障碍的?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

1972年5月12日,北京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突然而至。此时,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像往常一样从卫生间取走一个尿检玻璃瓶,去做常规化验。

然而第二天,北京医院送来的化验报告上面突兀的九个大字,让张佐良医生惊恐万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这九个触目惊心的字,一下子使西花厅值班室的空气凝固了,周总理医疗组组长吴阶平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涂片标本资料送往天津、上海,请专家在不知道病人姓名的情况下进行会诊。

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被正式确诊为“膀胱癌”。

医生们为此愁眉不展,而向来事无巨细的周总理,却对保健医生的反常行为不闻不问,这太不像总理的处事风格了。可医生们不知道的是,周总理此时心里正装着一件重于生命的大事。

他为了抓住“九·一三”事件后出现的历史转机,费尽心力解放尽可能多的中高级干部,把党和国家从凶险和困难中解救出来。

此时的周总理,已经74岁了,如果是个普通人,早就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可总理是一国的大管家,哪有心思安心去治病。

从检查出癌症那一天开始,周总理又连续忙了一个多月,常常是24个小时连轴转,别说休息了,吃饭都顾不上,他这样拼命工作、苦撑危局,已经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

周总理夜以继日的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身后事,国家的前途不能旁落在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手中,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人接替国务院的工作,他才能安心躺在病床上,这个人就是他的亲密战友——邓小平。

于是,周总理开始谋划邓小平复出,并为其扫清“人为”障碍,铺平通往中南海的道路。

周总理与邓小平

契机,在不经意间到来。

8月14日,周总理接到了毛主席的一封批示信,这封信的由来是:邓小平8月3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他愿意继续为人民为国家再做些工作的愿望。

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来信内容触动很大,他在信上批示道:“邓小平同志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

(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也不是一件好事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周总理接到毛主席的批示信后眼中一亮,信中“毛派的头子”一词,说明毛主席没忘记邓小平在历史关键时期,不惜遭受政治迫害,也要坚定站在支持毛主席一边的信念,他马上意识到,邓小平复出的曙光到了。

8月15日,周总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小平解除监视劳动,恢复党的组织生活,让他搞一些调研和访问形式的活动,以便尽快感受外界时局的变化。

此时,邓小平已在江西“改造”了三年。三年前,林彪发出第一号令,把在京的现任和原中央领导人转移到外地,邓小平被下放到了江西。

为了保护邓小平,周总理亲自给江西省革委会主任打电话,要求要特别保证邓小平的安全,又交代邓小平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不能当劳动力,要照顾好。

为了使邓小平一家生活方便,周总理让江西省革委会给邓小平在南昌近郊安排一个独门独院的两层小楼,这样既可以在院里活动,又能保证安全,还指示不准造反派冲击他们等等。

周总理与邓小平之间有长达50多年的战友情、兄弟情,他们俩早在1920年就同时到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是10月到的法国,周总理11月到的。

邓小平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就因无力支付学费而失学,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久之后,18岁的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长他6岁的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以《赤光》报刊为阵地,传播共产主义。

《赤光》报刊由周恩来负责编写,邓小平负责抄印,两人经常工作到深夜,然后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打地铺休息,从那时起,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在邓小平下放的三年里,周总理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他,遇到机会也会首先想到他。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不幸病逝,毛主席出人意料的参加了追悼会。他在与陈毅夫人谈话时提到了邓小平,还把邓小平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并列在一起,并说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

毛主席这样定性,是周总理期盼以久的,他当即指示陈毅家属将毛主席评价邓小平的话传出去,为邓小平早日复出广造舆论。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半年后,周总理又收到毛主席的批示信,这对邓小平更加有利,可以说,邓小平复出之路已指日可待。

1973年元旦过刚五天,周总理结束了20多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半夜回到卧室休息。可没过多久,保健医生张佐良突然听到警卫张树迎惊恐的喊叫声:“张大夫,张大夫,快起来.....”

张树迎手中拿着一个尿壶,脸色煞白,话都说不利索了:“血,里面全是血......”

“血尿”,遭了,保健医生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佐良赶紧跑到总理卧室,只见总理仰面躺在床上,面无表情,卧室的抽水马桶里,血红一片,最少有500CC的血水。

他转头叫了一声“总理”,可周总理摆了摆手,没让他说下去。跟随总理多年的张医生忽然明白,明察秋毫的周总理岂会不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国运抢时间。

总理的病不能再拖下去了,在这个时候,谁能劝得动总理放下工作治病呢?那些和总理熟识的老将帅们大多被闲置起来,对了,叶剑英元帅,叶帅还在。

听到吴阶平和张佐良的报告后,叶帅竟然愣了好久没说话,他没想到周总理竟然病得这么重。但他到底是一位经过大风大浪考验的革命家,立即找毛主席汇报此事,让主席定夺。

就在叶帅等人为总理治病到处张罗之时,周总理却一边忍受着尿血的痛苦,一边拖着病体连续组织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邓小平的问题。在会上,他不容质疑地提出要恢复邓小平的组织生活,恢复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邓小平不仅要重新工作,还要官复原职,这对江青、张春桥等人来说,是个很坏的消息,他们千方百计从中作梗,双方斗争十分的激烈。

江青

周总理毫不退让,他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在倒下之前必须为邓小平扫平障碍,尽快让邓小平复出。周恩来表现的如此针锋相对,也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毛主席的明确态度。

毛主席明白,文革小组那几个人喊喊口号、造造势,可能还是块料,但是要让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主管国民经济的重担,那绝对是烂泥扶不上墙,说来说去,只有原国务院副总理、长期抓政务工作的邓小平能够胜任。

邓小平的复出已经不是周恩来单方面的意愿,而是毛主席力挺的结果。

进入3月,见邓小平复出基本定局,周总理才将治病提上了日程,可即使毛主席批准了专家们的医疗报告,周总理仍不肯躺在手术台上,因为他要看到正式恢复邓小平的文件才安心。

直到中央《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正式签发,周总理才安心治病。第一次电烧手术非常顺利,癌症病灶很小,只要科学休养,是可以治愈的。

毛主席接到信息后很高兴:“医生们做得很好,感谢他们!”

3月28日,周总理、李先念等人约见回京的邓小平,几年未见,邓小平发现自己的兄长竟是如此的消瘦、苍老和憔悴,他很吃惊,也很心疼。

谈话之后,周总理又带着邓小平去拜见毛主席。第二天,毛主席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邓小平被留了下来,毛主席在会上决定,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工作,并指示政治局讨论重大问题时,邓小平可以列席。

看到毛主席这样安排,周总理才放心,去了玉泉山治病。由于他有20多天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外界谣传周总理被停职了,可周总理并没有立即澄清,他在等一个契机,一个让邓小平公开亮相的机会。

1973年4月12日晚,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当双方领导人走入宴会厅时,众人突然发现,周总理身后有一位熟悉的身影——邓小平。

邓小平

邓小平复出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般,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外国媒体形象的称邓小平为:“打不倒的小个子”。

1973年6月,外交部一篇调研文章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张春桥、王洪文等人借机挑事,为了缓解外交部的压力,周恩来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数次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检讨,还不得不中断了化疗。

周恩来在癌症与挨整的双重打击下,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和与之配合的良好心态。

1973年8月,中共十大提前召开。十大的政治报告是张春桥负责起草的,由周恩来出面宣读。

在这之前,张春桥等人借周总理身患重病,想让他逐步边缘化,提议由副主席王洪文宣读,毛主席没有同意,年仅38岁还显稚气的王洪文,才没有一步登天。

所幸的是,周恩来寄予厚望的邓小平,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这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为后来党和人民在危难中取胜,奠定了正义力量的基础。

可是,福兮祸所伏。1973年10月,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到河南洛阳考察时,再次尿血,这意味着周总理的癌症又复发了,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治不好了。

邓小平从“党内第二号走资派”一跃成为国务院副总理,这大大触动了江青团伙的政治利益,他们不但打击邓小平,还把目标对准了周总理,并利用周总理会见基辛格的事情,攻击周总理是“右倾投降主义”。

此时,周总理每隔几天就要做一次化疗,他一边拖着重病的身体尽快为邓小平铺平道路,一边用政治智慧和江青一伙斗智斗勇,还要连续十几天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检讨。

周总理的艰难处境,使毛主席突惊醒,江青一伙要打倒周总理,如果周恩来不能回到总理的岗位上,全国就要乱套,这个后果无法承受,为此他严厉的批评了江青等人。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把邓小平请回政治局,并任命他为军委委员。

毛主席与邓小平

三天以后,毛主席中南海菊香书屋召开政治局会议,他当众宣布:

“我给你们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我想,给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他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他还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江青一伙面面相觑,毛主席的这个决定,让她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只有周总理胸有成竹,他凝神微笑着,这是他忍辱负重换来的一个重要成果,只要邓小平在,正义力量就在......

此后,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支持下,复出不久的邓小平顶着巨大压力,主持国务院日常事务。

但凡遇到重大国事和外事活动,周总理都有意让邓小平一起参加。其后,他又力荐邓小平作为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

邓小平在联大会议上讲话

然而,江青一伙“批周”的活动并没有停止,这些精神压力和病痛的折磨,使得周总理不堪重负,病情迅速加重,体内的肿瘤也越来越大。

因为过度劳累,周总理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第二次做的电烧手术,远没有第一次效果好,之后又再次尿血,还产生了非常痛苦的并发症。

当膀胱里的血水凝固成血块后,就会堵住排尿口,尿液排不出,周总理就要承受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疼得在床上打滚,但他无论受多大的罪,都一声不吭。

到了5月初,北京医院的病理报告更加不妙,发现癌组织已经长大脱落,这是癌症扩散的危险信号。

进入1974年,周恩来的癌症已经转移,身体明显消瘦,可他作为一位非凡绝伦的政治家,十分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只要有一息尚存,他就不能倒下,为了不使党和国家的大权落入“四人帮”手中,他拖着重病之躯夜以继日的工作,千方百计的解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

总理的身体在这期间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从他的工作日程安排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从1月至5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周总理除了几次病重不得不住院治疗外,共工作了139天,每天工作12至14个小时有9天,工作14至18小时有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工作24小时以上的有5次,连续工作30个小时的有1次。

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周总理还接待外宾80多人次,你能想象的到吗?周总理用自己重病的身躯撑起了党和国家的重担,这哪是工作日志,这分明是周总理一步步走向生命终点的证明。

1974年6月1日凌晨,周总理病重不得不住进了305医院。自此以后,305医院成了他生命历程的最后驿站。

重病中的周恩来作报告

周总理住院以后,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经常去医院看望他,令病中的周恩来感到战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无言的精神慰藉。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出席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与其说是招待会,倒不如说是他向国际朋友、战友和部下的告别会。

周总理住院后,已经四个月没在公共场合露面了,当面容消瘦、神情憔悴的周恩来走进宴会厅时,顿时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众人期盼的周总理终于出现在眼中,让人怎能不激动?虽然保健医生都不同意周总理参加这次国庆宴会,但他们怎么能坳得过周总理?

国庆节过后,毛主席在武汉提议,在周恩来病重住院期间,由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江青等人对毛主席的指示非常惊恐,又无可奈何,既然无法改变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就不能再让军委总参谋长的职务落在邓小平身上。

“四人帮”没有军权,他们希望这个职务由张春桥担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江青整日到医院去打扰周总理,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让保健医生们气愤不已。

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不堪忍受江青等人的污蔑,愤然离场。

毛主席在长沙接见了邓小平,他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

邓小平苦笑着答道:“主席,您也知道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江青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

毛主席答道:“强加于人哪,我也是不高兴的。”

邓小平叹了口气:“我主要是感觉政治局生活不正常。最后我到江青那里谈了一下.....‘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

毛主席表态:“这个好!”

从此以后,邓小平身上多了个“钢铁公司”的绰号。

周恩来、邓小平接见金日成

1974年12月,中央筹备四届人大会议,涉及中央高层主要人事安排,周恩来亲自拟定名单。此时周恩来的身体已经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便中再次发现潜血,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不测。

可他为了党和国家的安危,毅然决然飞赴长沙去见毛主席,他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在长沙的谈话中,周恩来向毛主席提议由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军委总参谋长,毛主席明确表态:“就这样,让小平同志做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说着他又在纸上写下“人才难”三个字,周总理深解其意,脱口说道:“人才难得。”毛主席含笑搁笔。

这就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长沙决策”。

毛主席不但高度评价邓小平,还连续四次与王洪文谈话,严厉批评他:“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江青有野心,你不要和他们那几个人搞在一起,既然来了,就好好想想,写个书面检查。”

王洪文这位有着极大政治野心的国家副主席,被毛主席批评的惊惧无比,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12月27日凌晨两点,毛主席又约见周总理,谈了两个多小时。当晚7点30分,周恩来完成了历史使命,乘飞机回京继续住院治疗。

毛主席与周总理最后一次握手

1975年1月5日,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又隔了五天,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江青等人机关算尽,告状耍阴谋,不仅没能如愿以偿,还促使毛主席的态度更加明朗化,将国务院总理、第一副总理和总参谋长的职务分别交给了周恩来和邓小平,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了却了他最后的心愿,为中国革命完成了一项非凡的使命。

他曾对一位副总理说:“他们告状没告下来,还给了三个职务。”

周恩来在住院的半年里,在承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特别是面对复杂且敏感的政治环境,高强度的操劳与极度的思虑,使他的病情不断恶化,之后又在结肠上发现了肿瘤。

筹备四届人大会议,几乎耗尽了周总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1月13日,他在四届人大上做了26年总理任期中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就把完成“四个现代化”的接力棒交给了邓小平。

周恩来在住院期间,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凭借自己在党内外的影响力,用生命的最后力量,为邓小平平稳接班排除障碍,大造声势。

邓小平复出以后,从军队抓起,把全国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深得民心,遭到“四人帮”的嫉恨,他们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打击迫害邓小平,就连重病缠身的周总理也不放过。

但是在周总理细致深入的工作下,邓小平的工作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击退了“四人帮”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进攻。

3月26日下午,周恩来做了第三次大手术,手术切除了结肠肿瘤,但这个肿瘤不是膀胱癌细胞转移所致,而是一个新生的癌病灶,这样一来,周总理病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奇迹再无可能发生。

1975年6月间,在癌细胞的吞噬下,周总理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体重只剩下61斤。进入9月以后,他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继续扩散,免疫力严重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仍然把负责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找来细细安排,让他不要忘了台湾的老朋友,还用颤抖的手一连写下了三个“托”字。

周总理生前一直主管台湾工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在他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也不例外,每一个“托”字都表达了周总理对统一台湾的未了心愿。

台湾省

9月20日下午,周总理要进行第四次大手术,在担架着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周总理突然睁开双眼,拼尽全身力气大声说道:“我是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在患癌的两年多时间里,周总理一共承受了89次输血和大大小小13次手术,他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已经虚弱到了极限。

每一次抢救,生命之神都只能多给周总理一些时日,但他已无法进食,全身插满了管子,身体每一次轻微活动,都伴随着肝胆俱裂的剧痛,这场面看着就让人心碎,更不用提总理自己所忍受的痛苦了。

在病中的这几年,周恩来无论多疼都不叫喊一声,可唯有一次,他实在忍受不了,将张大夫叫到身边,痛苦地说:“张大夫,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哼哼,行不行?”

张大夫痛哭出声:“总理,总理啊,你疼就喊,没关系......你别再拘束自己了。”

在周总理住院的一年零七个月里,邓小平来医院63次,除了叶剑英之外,他是来的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他和周总理的感情很深,只要听到总理身体情况不好,他就立即放下工作赶过来。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的病情继续恶化,已经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深夜11点,弥留中的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微睁双眼,认出了守在身边的吴阶平大夫,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了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中牵挂得仍是人民。

周总理说完这句话,就一直睁着眼睛,老是看门口的方向,值班的医生问:“总理啊,你有事吗?你还是在找大姐?大姐已经走了!”

周恩来邓颖超在西花厅前

周恩来晃了晃脑袋,意思是说没事,不找了,但他就这样睁着眼睛一直到晚上12点也不睡觉。按说清醒是好事,可医生们却紧皱眉头,这是回光返照,不是好兆头啊。

事后大家十分的后悔,那天晚上周总理心神不定,眼睛来回看,一定是在找邓大姐,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想着把邓大姐喊过去,结果这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革命伴侣,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也成了邓大姐心中最大的遗憾。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8分,周总理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合上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结束了将近600天困卧病榻的苦难。

讣告清样递到毛主席处,护士孟锦云拿起一看大吃一惊,她没敢立即通报,怕毛主席身体承受不住......

下午给主席读报的时候,孟锦云声音低沉的读起了那张讣告清样: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主席正闭着眼睛听读报,突然睁开了眼睛,直直的盯着小孟,这时他明白了,他最亲密的战友走了。

毛主席对小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又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紧闭的眼窝里滚出了泪珠。整个过程毛主席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任泪水默默的流淌……

人民无比敬爱的周总理就这样永远的睡着了,是那么安详,他解脱了所有的病痛,他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实现了曾经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接到消息的邓小平,神情凝重的走到灵堂前,默默地看着闭目而卧的周总理,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他的战友更是兄长,他的心在泣血。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亲自宣读了悼词,送别战友,成了邓小平最后的使命。

邓小平宣读悼词

在老百姓心中,周总理没有财产,没有儿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是平民“宰相”,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官,这个世界上从此以后再也没了周总理,就如同天塌了一般。

“只见总理去,不见总理归”,数百万群众把长安街变成了一条充满哀痛的河流,如此巨大又井然有序的送葬队伍,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是何等伟大的力量,这是何等真挚淳朴的感情!

当周总理受尽病痛折磨的躯体融进烈火,化为片片白骨时,人们感觉天塌了、心碎了,这个世界仿佛陷入万劫不复之中。那一天,成千上万的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默默垂泪,站立在灵车经过的街道两旁,在寒夜里蔓延了数十里……

按照总理生前的遗愿,邓大姐亲手将总理的骨灰分成了三袋,她让跟了总理十多年的卫士张树迎和高振普乘坐飞机,将这三袋骨灰撒到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黄河入海口三个地方。

周恩来

周总理将生命交给崇高的革命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长眠时把骨灰留给大自然,化为青山忠魂,他的名字已经被亿万中国人民铭记,永远不会忘怀......

周总理在患绝症的最后时光里,为邓小平扫清了“人为”障碍,铺平了主政中南海的道路,而邓小平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繁荣和富强。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他一直默默护佑着深爱的人民,从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