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参加八路军,因唱歌结识爱人,弟弟成香港大导演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老革命胡京芝的故事。

胡京芝生于北平,但是却是直隶永年著名的胡氏家族的成员。她的祖父胡景桂是进士出身,曾任山西巡抚,晚清时代支持维新变法。胡京芝的父亲胡源深早年留日,后在井陉煤矿任职。因为家境优渥,胡京芝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在13岁时进入北平市立女一中学习,在就读期间,她就开始了宣传抗战救亡的活动。

学生时代的胡京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学校开始开设日语课,这让胡京芝非常不满。她不想做亡国奴,提出南下到抗日根据地,这遭到了母亲的反对。1940年夏天,胡京芝毅然决定离开北平,前往平西根据地参加八路军,这一年,她才16岁。

平西根据地是平汉路以西的一块区域,核心区是河北省涞源县。因为距离北平的南苑机场近,敌人时不时会派飞机轰炸。根据地条件艰苦,让初来乍到的胡京芝很不适应。

当时大家睡的是三个人的通铺,没有米饭和白面,大多数时候只能吃玉米面做的锅巴,大家称之为抗战饼干。胡京芝文化程度较高,在根据地的主要工作是做《挺进报》的编辑,稿件主要来自本地记者的稿子和延安新华社的稿件。

抗战时期,报社需要随时转移,哨兵警戒放枪,她们就得往山上跑,等敌人走了再回来继续工作。当时为了安全需要,胡京芝化名为谷平。1942年部队转战平北,开辟新的战场,抗战胜利后,她在山西参加过土改,后来到察哈尔继续工作,《挺进报》也改为了《察哈尔日报》。

谷平在抗战时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某次在合唱革命歌曲时,朝气蓬勃的天津人何光吸引了她的注意。两人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不过战争年代,两人聚少离多,一直到了张家口才结婚建立了家庭。

何光

何光曾在河北省立天津中学就读,也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过劳动人事部副部长等职务。

胡京芝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胡金铨,他生于北平后来来到香港,成长为了著名电影导演。不过,胡金铨的个人经历和胡京芝完全不同。胡金铨出生时间较晚,上过中学的他曾想去美国留学但是因战争中断。他辗转来到香港谋生,靠着自己对美术的爱好和过人的天分成为了香港电影界的佼佼者。

广府古城旧影

1987年《时代周刊》曾评出了国际知名的50位导演,胡金铨位列第27。

胡金铨和胡京芝人生轨迹完全不同,胡京芝献身革命,在近些年还曾受邀参加国庆阅兵式,胡金铨献身艺术,拍出了诸多备受好评的电影。他俩都是广府古城胡氏家族的血脉,在自己的工作上干出了精彩!

胡金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