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运动:未战先乱

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即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7年7月17日,因中华民国总理段祺瑞废止临时宪法,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发动讨伐北京。 .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颁布五年以来,这部法律的命运可谓坎坷。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张勋复辟失败后,身为宰相的段祺瑞意识到“临时宪法”对自己的束缚,拒绝恢复张勋废弃的宪法和解散的国会。于是他决定对北京发动讨伐。

孙中山有意北伐,苦于兵荒马乱,四处寻找伙伴。

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军阀。当时,军阀手中的兵力最多。孙中山先是找到控制两广地区的广西派首领陆荣廷,然后又找到了离广州不远的云南省。系军阀首领唐继尧

孙中山


这两人一听到孙中山的提议,就点头同意了。陆荣廷为了保护自己在两广的地盘,反对段祺瑞统一中国的计划,而唐继尧也反对段祺瑞在四川继续扩张势力的计划。而且孙中山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是正义的象征,是大势所趋,他们也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力,保护自己。其实孙中山也看出了他们并不是真心“护法”,但他并不在乎这些,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友军了。

攻打段祺瑞,光有军队是不够的。孙中山四处奔走,号召此前被罢免的国民议会议员来广州组建新政府。 1917年8月,150多名国会议员聚集在广州。由于人数不符合法定要求,他们不得不召开“特别代表大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他不仅恢复了在北京被视为废纸的《临时宪法》,还剑指北京,对段祺瑞政府发动了北伐。

护法运动代表合影


但在他们启程出征前,护法军政府内部发生了内讧。

唐继尧和陆荣廷都对人事安排不满意,不想和北洋政府彻底僵持,平日里也习惯了威望。孙中山当时他们很不高兴,拒绝担任军政府元帅。他们得寸进尺,想取代孙中山,直接领导北伐。

孙中山只好议定其他条件,但指挥权不是随便可以让渡的,所以拒绝了唐继尧和陆荣廷。这样一来,孙中山的军政府和西南军阀在离开军队之前就有了差距。

但西南军阀一直没有放弃争夺军政府领导权的念头。

西南军阀毕竟不是真正支持孙中山的。他们更关心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而不是保护法律和拯救国家。此时,段祺瑞的皖派和冯国璋的嫡系因为势力问题正在北方相互厮杀。

吴佩孚


西南军阀一向惧怕段祺瑞的影响力,不想在战场上和直军浪费兵力,所以才让段祺瑞坐镇在场边。于是,西南军阀勾结直隶部将领吴佩孚,绕过孙中山,私下签订停战协定。

但孙中山不同于这些唯利是图的军阀。他立志护法救国。如果不能救法,孙中山是绝对不会接受与北京政府和谈的。他发现自己处处被西南军阀排挤打压,却又无能为力。

经过这件事,孙中山与西南军阀的差距越来越大。

暗抢失败,西南军阀开始明抢。

1918年1月,广西派在广州成立西南诸省护法总会。目的是为了对抗孙中山的军政府。一个空壳孙中山见自己被排挤,干脆辞职了。没有孙中山的阻挠,西南军阀轻而易举地接管了原来的军政府。

现在,孙中山也完全明白了,西南军阀从一开始就与他心不在焉,靠军阀救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孙中山只好失望离开广州,他的护法运动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