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史学的研究之中,秦始皇占据中国古代皇帝首位的话,那隋文帝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古代皇帝第二位。他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不可缺少的几个皇帝之一,自西晋316年灭亡以来,中国分裂了几个世纪之长,而隋文帝杨坚则是在公元589年重新统一中国,西方人的思维角度和东方人的方法思考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为何隋文帝在中国国内籍籍无名,但到了西方学者眼中却成为了超越唐太宗,比肩秦始皇的皇帝呢?
西方榜单之中的隋文帝
这种观点的影响力相当之广,现在研究隋朝历史的中国学者在总结以上几点创造性成就的时候,依旧会按照西方原则将这些创造性成就归纳到隋文帝的头上,但也有不同的人认为三生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是隋炀帝的个人创造。其实就结束南北朝、统一中国、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这四项成就放到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足以使得他成为世界级伟大人物了,更何况以上所有成就都被放到了隋文帝一个人身上呢?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隋朝和晋朝之间的对比,为什么不能说统一南北朝是隋文帝在位期间一个皇帝的功劳,就像是结束三国时代的人总不可能是晋武帝司马炎一个人的功劳吧?史书之中当然是晋武帝一个人建立晋朝统一天下,但研究和熟悉三国的人其实在心中恐怕觉得司马懿才是曹魏的掘墓人吧?
四项制度的发展历史
西方学者可能会认为是,但中国学者的研究却并非如此,中国学者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历史演变发展的结果,因为三省六部制度的圆形其实早在东汉年间就已经存在了,杨坚此人对于这套典范制度的贡献甚至还不如魏文帝曹丕,再者说虽然时代府兵强大的原因背后是有均田制度,一般人也以为均田制度是隋朝的一个创造,但实际上这项制度在北魏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这些都是复杂产物的一个发展结果。
杨坚对于科举制的贡献应该是确立这项制度的名称,使用这项制度来对寒门子弟进行选拔。可隋朝和唐初期依旧没有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残酷历史。唐朝之后直到武则天时代,才对世家大族把持国家朝政的这种局面真正打破,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懂那个时代的残酷,世家大族把控天下的时候,就算你英明如隋文帝、唐太宗依旧不能“随意施政”,而你稍微自负一点,就会被这群人引向灭亡,例如隋炀帝杨广死后国家天下被新崛起的李氏家族夺取。
隋文帝过高评价的原因
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通常会带着他们本国的历史传统观念,对于一些历史细节经常是出现过高的抬高作用,比如像西方史学界之中也研究罗马帝国历史的时候,通常对于不同阶段的罗马帝国和罗马灭亡之后再度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度冠以不同的称呼,所以西方人的罗马历史之中才有了“第一罗马帝国”、“第二罗马帝国”、“第三罗马帝国”这种概念。
西方学者错误就错误在将这套属于西方历史的独特研究理论套用在了中国历史研究上面,这些大量西方术语使用在了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以下场面。像中国的秦朝和汉朝被西方学者和秉持西方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日本学者称呼为“中华第一帝国”;隋朝和唐朝则是被并称为“中华第二帝国”;之后的明朝和清朝则是被统称为“中华第三帝国”。这种观念影响之下,隋文帝作为中华第二帝国的开创者,当然伟大到无以复加,可以比肩秦始皇的地步了。
结语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多少英雄过客。历史不仅仅是王侯将相,关注时代物质的发展,才能从历史之中看出真正的门道来。人物的底层逻辑实际上都是从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中发展出来的。
今天我们看统一似乎是中华历史大势所趋的结果,但是你把这段历史放到隋末唐初的人来看,汉朝实在太过遥远,晋朝立国时间又太短。隋文帝身处的时代基本上以分裂居多,对于大一统的概念其实没有今天我们想的那么理所当然。所以对无限抬高和崇拜隋文帝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