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梦弼以身作则,起早贪黑处理公务,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但从不说累,其他官员也不敢懈怠。群众也敢于喊冤叫屈,商梦弼断案既公正又快捷,对犯法者不但治罪,还进行教育。商梦弼严慈相济,百姓打心眼里认为他是父母官,有了难事都愿意找他解决。有位农民丢失了农具,怀疑是被别人所盗,恳求商梦弼帮他找回。商梦弼先是责备农夫“今东作方兴,胡为此?”意思是当前农活正忙,你怎能把农具丢失了?随即又问他丢失的农具价值多少,农夫说五百钱,商梦弼按价自掏腰包给了农民。不到一年时间,全县诉讼平息,无人再告状,路不拾遗,百姓安宁。
商梦弼廉洁自律,生活简朴,以寒士自居,令人肃然起敬。他在公务之余,还创办“道德讲堂”,坚持对干部职工讲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无论寒暑从不间断。他性格耿直,谨慎交友,但广招英才贤士,教化民众,对儿童进行“孝”文化教育,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同时,大办学校,带头捐资修建损毁的学宫,其他干部和富商也纷纷出钱出力,半年后,新学宫建成,绘以彩画,十分伟丽。
商梦弼体恤百姓,减轻农业税等农民负担。整治乡村环境,开垦荒田,大力打造美丽乡村。他还经常着便装下乡察看农耕,对勤劳百姓进行表彰,对懒惰之人严加责罚,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291年春,商梦弼任原武县长即将届满时,监察官员右公经过原武县,200多名原武百姓祈求右公奏请朝廷让商梦弼留任,右公非常感动,答应如实奏报朝廷。但由于许多官员一再向朝廷举荐商梦弼,到秋季届满时,商梦弼被朝廷提拔为洪都府(今江西省南昌市)知府。他离开原武那天,百姓们哭着拦着马车,拥塞道路,苦苦挽留,还为他建立“生祠”(为有德望的活人建立的祠堂),刻立“原武县尹商君去思之碑”,称其“惠及于民,而民视之若父母,爱之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