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组织无纪律”。
周总理的剑眉蹙在一起,看着行以军人标准姿态进门报告的陈毅怒气冲冲地吼道。
周总理
按照平常,私交甚深的陈毅见到周总理本不会这么隆重,而一向儒雅温和的周总理也不会如此“剑拔弩张”。
吃瘪的陈毅收下了周总理的怒火,因为确实是陈毅犯错在先。
1965年的时候,周总理要去参加亚非会议,但是在飞机途径开罗机场加油的时候,他却突然接到电报通知:阿尔及尔发生了军事政变。
无人知道政变依托的背景以及是否有“超级大国”插手,但打前站的陈毅却在奉命了解情况的时候,说出一句“亚非会议必须开,并且还要开好”。
所有人都是带着问题和困难来的,但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人能够打包票,陈毅此番的行为着实是鲁莽了些。
陈毅
因为许多亚非国家非常信任中国,若是陈毅这一“炮”放空,丢失的可是中国的信誉。
知道这个消息的周总理被气得不轻,所以在面对负荆请罪的陈毅时,才没好气地说出一句“你无组织无纪律,这是不允许的”。
周总理的犀利把陈毅吓了一跳,但是“深受其害”还有一位李克农。
要知道,陈毅至少是做了错事,而李克农却只是遇见一位国军上校时开口打了声招呼,就被周总理大骂一通,叫嚷着“他若是暴露,这个责任你负责”。
李克农以为周总理有些小题大做,但是知晓此国军上校的身份之后,紧张的汗水却是直接将李克农的后背浸湿,直至老年也对这件事情无法释怀。
李克农
那么,国军中如此厉害的这号人物,到底是谁?
深入虎穴,推动全民抗战
都别吵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看着明显面露不忿的下属,白崇禧并没有理会,只是给谢和赓使了个颜色,两人就一前一后离开了李宗仁的官邸。
白崇禧
“和赓,跟着我你受委屈了,但这件事情,你做得好啊,不管别人怎样反对,我去南京的时候都一定会带上你”,看着白崇禧脸上的认真模样,谢和赓的心中有些想笑,但为了逼真一点,他却晃了晃自己的手臂。
不过,谢和赓的手也确实是有些酸。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上演一出“兵谏”大戏,落入其手的蒋介石只能假意应下了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和杨虎城
心愿达成的张学良遵照约定释放了蒋介石,可得到自由的蒋介石却翻脸不认人,扣押了张学良。
如此一番不够,蒋介石还在1937年的7月,电邀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奔赴南京,共商抗日相关事宜。
宛若“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所为让众人是摸不着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但是有张学良的惨痛教训在先,这南京到底该不该去就成了悬在白崇禧和李宗仁头上的一把利剑,实在是进退两难。
蒋介石
为了达成两全之策,一堆人聚在李宗仁的官邸,可说来说去,却始终没有拿定一个主意。
所有人都很是焦急,但是身为白崇禧的“秘书”,谢和赓的焦急比之任何人都不少,只不过不同于旁人的是,他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导向,那就是去。
白崇禧必须去,全民族统一的抗战路线也必须形成。
这是中国的出路,可谢和赓该如何在“不经意”之间促成这件事情呢?毕竟蒋介石的多疑是人尽皆知。
谢和赓
想来想去,自知位卑言轻的谢和赓还是决定连夜给白崇禧写一封“陈情表”。
巧的是,谢和赓知道该在何处使劲。
对于白崇禧和李宗仁而言,他们在乎的不是全民族抗战,而是与蒋介石背地里的较量。
虽然三人明面之上是好兄弟,但是蒋介石一直想压制二人一头,而桂系也在蒋介石的打压之下,始终未能走出广西。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谢和赓多写“唯有实现全国抗战,才能助桂系不再拘泥与广西,将力量深入到蒋介石底盘,抽其力量,与之抗衡”。
如此通人心的拿捏,让白崇禧是觉得如获知己,于是他当即表示前往南京会一会蒋介石,而作为其“背后诸葛”的谢和赓也自然而然的与他一同前往,在8月4日坐上了前往南京的飞机。
蒋介石与白崇禧
而这就是谢和赓想要的结果,他必须掌握国民党内部对于联合抗日的真正想法,因为他的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是我党穿插在国民党部队中的鹰眼和利剑。
他的直隶上司正是周总理。
周总理
谢和赓知道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而与白崇禧一同奔赴南京,活络在蒋介石眼皮之下的他也总是适时的将国民党的内部活动如实告知。
蒋介石自恃自己拿捏住了整个战局,可他不知道的是,他所以为的那些“如意算盘”早就被我党招招化解。
凭这“通心”的本领,谢和赓顺利打入桂系上层,为了加重白崇禧以及国民党对他的依赖,他也是没少做“好事”。
一炮打响,二炮紧接追上
打铁要趁热,俨然当上白崇禧的红人,谢和赓就更是要将“背后诸葛”的名号给坐实。
没过多久,一封《全体性全民总动员纲领建议书》就放在了白崇禧的桌上。
看着白崇禧脸上的不解神色,谢和赓挑眉一笑,说出一句“您有时间了,打开看看,我就先回去了”。
谢和赓
可甚至是凳子都没坐热,白崇禧就托人将谢和赓请了回来。
“和赓兄,你可真不愧是我的好兄弟,这个纲领我是完全同意”,听到白崇禧这么说,谢和赓却是摆摆手,“还有一处不妥,我现在就修改”。
一边说着,谢和赓一边就当着白崇禧的面,将署名改为了白副参谋总长机要秘书。
如此一来,白崇禧啥也没做,直接多了一份功劳,心里当然是乐开了花,而拿到此建议书的蒋介石也是连连赞叹,并且询问了谢和赓的军衔和职务,摆明了有为他“升职”的念头。
白崇禧
身为我党地下人士,这件事谢和赓本可不做,毕竟这是裨益国民党军心之事。
表面上看就是这样,而这也正是蒋介石这样的草包只能看到的。
可若是通读全文便会发现,谢和赓只是号召全军砥砺同心,拿下抗日作战的胜利,通篇却没有一句“贬低”共产党的话,这在国民党中实则是有些反常的
因为这就是党交给谢和赓的任务,即“在不漏痕迹的情况之下,发动全国人民抗日宣传工作和抗日文化运动”。
谢和赓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赢得蒋介石喝彩的同时,借国民党之口,传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势所趋,此招实在是妙哉。
谢和赓
他用一炮打响了自己在蒋介石面前的可信度,而这第二炮也是忙不迭地跟上。
1938年3月,白崇禧忽然将谢和赓叫到跟前,与其并排而站的还有两个人。
谢和赓认出他们都是和自己一样用笔杆子说话的机要人员,当他尚在猜测白崇禧此行何意的时候,他却直接自己揭了秘。
“兄弟们,接下来一周,你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以《军队政工与群众政工之关系》为题各写一篇演讲稿,最终我会挑出一份,直接在大会上诵读”。
事情有些棘手,但却丝毫难不倒谢和赓。
他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写好了一万四千字的初稿,可问题是,白崇禧是要在师级以上的军官集训团会上发表讲话。
白崇禧
但凡有所军事成就的人,身上都不由自主地带着些傲气,没有人愿意听冗长的赘述,内容应该是越精简越好。
可谢和赓来回诵读了几遍,却是一个字都未删去。
正当他急得团团转转的时候,周总理的形象却顿时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对啊,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时就是领导政治工作的,在这件事情上肯定是我比拟不了的行家,那我干脆找周总理帮忙吧”,就这样,谢和赓赶到汉口租界八路军办事处,将演讲稿交给了李克农。
谢和赓
身为人们口中的“特务之王”,李克农也是不负所望,将演讲稿迅速送到周总理的手中。
为了让谢和赓再次旗开得胜,收到演讲稿的周总理也是丝毫未有耽搁,紧赶慢赶地做了批注和删改,第二天就给谢和赓送了回来。
只不过,看到内容的谢和赓却哭了。
因为周总理的认真。
他用红笔删去了2000多字,其中多有的都是过火指责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文字,划去的是义愤填膺,但保住的却是谢和赓的安全。
周总理
可想而知,周总理到底费了多少心。
谢和赓抓紧誊抄了一遍,但是当他把自己的发言稿交到白崇禧手中的时候,他却一言不发,严谨到坐在车上的时候,手里握的依旧是三份演讲稿。
只不过当白崇禧站在演讲台上念出第一句话,谢和赓就知道,其他的两位成了陪跑选手。
如此看来,谢和赓的两炮二红,还有着李克农的功劳,可为什么周总理会勃然大怒?
李克农
事情还要从1939年开始说起。
一声招呼,是李克农罕有的“失误”
为了扩大影响力,白崇禧和李宗仁就想着请两位明星,出演一些抗日剧目。
群众们看高兴了,心中念着好,回来事情就好办。
李宗仁
越想越觉得此行可为,对谢和赓深信不疑的白崇禧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了他来办。
请来的明星是一男一女,男的名为金山,女的名叫王莹。
王莹
好巧不巧的是,有天谢和赓准备去通知二人一些事情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李克农在场。
为了避免身份的曝光,谢和赓连忙就要走,可李克农却直接对他招手打招呼,还喊出一句“和赓,过来”。
一言既出,在座三人都惊了,毕竟他们都是“各怀鬼胎”,因为金山和王莹也是我党的人。
但是因为战线的不同,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彼此,李克农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三人都感觉到了身份要被曝光的压力。
而出口太快的李克农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给双方使了一个“都是自己人”的眼神,这才让他们悬着的心放下。
谢和赓与王莹
惊险的小插曲算是无恙度过,但是李克农却是越想越心惊,最终还是决定将此事上报给周总理。
这便是开题周总理勃然大怒的缘由。
挨了周总理的一顿批,李克农也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保证自己和同志的安全,可组织上不知道的是,这却并非是谢和赓第一次涉险。
1934年,凭着冯玉祥的一纸举荐信,谢和赓加入了白崇禧的麾下,但在国民党的部队之中,深受上级好感的人,却是同级之人嫉恨的对象。
冯玉祥
一位新手非常记恨谢和赓,于是就四处造谣,声称谢和赓对李宗仁有不法之心,只拥护白崇禧一人。
这话在白崇禧耳边是宛若一阵风吹过,可却被李宗仁听到了心里去,在一次大会上,指名道姓骂谢和赓是共产党。
李宗仁
形势已是不利,但谢和赓却不慌不忙,更换了造谣者舆论的重点。
他用三国时刘关张的关系巧喻这是蒋介石分裂的阴谋,桂系三巨头应当报成一团,才不至于被蒋介石分化。
如此一来,李宗仁的心中是疑虑尽消,从此和白崇禧一样对谢和赓是深信不疑。
作为地下人士,行走在刀尖之上的谢和赓一次次光荣地完成组织的任命,他们是我党的有功之臣,为民族和任命解放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谢和赓
他们为国民选择了无名,而国家也自是不会让功勋赫赫的无名英雄们淹没。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好日子,而等到第二年,国家就对谢和赓的身份解了密,让这位英雄走到了台前。
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幸得前辈们的庇护我们不用经历,唯有谨以此文,向隐蔽战线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