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凭借什么成功地夺下了泸定桥?

康熙44年,为了打通京城、成都至拉萨的通道,清廷下令在这个巨大的峡谷上架桥,这就是泸定桥,这是一座由铁索支撑起来的空中吊桥。

13根碗口粗的铁索连接两岸,其中9根为桥面,4根为扶手,铁索分别固定在两岸的铁桩上,泸定桥桥长101.67米,桥的两端各有亭式桥楼。

1935年5月29日,大渡河两岸的河谷上铁索空悬,此刻,桥面铁索上铺的木板已被拆去,北岸桥头的桥楼已被沙袋紧围,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垒,从堡垒的射击孔中伸出的机枪,正对着铁索。

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38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

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除桥板,但是由于士兵实在太累了,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除得极其缓慢。

三营营长周桂到达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

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领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

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对岸,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下午,红军四团夺桥的作战方案制定了:二营和三营火力掩护,特别注意用火力阻击两侧的增援之敌,一营分三个梯队正面强攻。

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的22人突击队,他们必须强行攀索到达北岸;三连在他们身后,任务是跟在后面铺桥板;三连的后面是一连,任务是在铺好的桥板上发起冲锋。

下午四点,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任何出路,只有沿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13根寒光凛冽的铁索。

22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

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爆迸。

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边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

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

川军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

22名红军突击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

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身忘死的场面。

就在红军勇士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大火封住了桥头。

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紧接着,突击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

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冲进泸定县城。

最后的时刻,川军团长李全山得知自己的身后也出现了红军,他立即命令周桂的三营掩护团主力撤退,周桂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饶杰连长,饶杰连长还没等红军到跟前就先跑了,周桂营长一边撤退一边收容自己的官兵,最后发现他的三营只剩下了十几个人。

傍晚时分,刘伯承率领的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沿着大渡河北岸到达泸定桥边,两军在桥头汇合了。

第二天,由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主力和由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主力以及中央纵队先后到达泸定桥。

22名抢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每人得到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只搪瓷水杯和一双筷子,这是当时中央红军官兵所能得到的最高的物质奖励。

红星闪耀【第三十期】

泸定桥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