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龙应台玩砸了,想要左右逢源却被两岸同时指责,里外不是人

台湾龙应台长期以作家的身份游走于两岸之间,当年的一句“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也曾经在大陆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她的两岸立场十分偏颇暧昧,对于大陆有着很深的偏见和有色眼镜。文人的矫揉造作让龙应台缺乏政治立场的核心骨架,所以常常左右摇摆,想扮演和稀泥的“中立者”形象。近期她接受媒体访问时,她就当前的台海局势指出“大陆要对如今的台海紧张局势负主要责任”。而后她又话锋一转地挑明:“民进党把台湾引向战争是罪人。”这种左右摇摆的发言让台海双方都对其进行了挞伐,龙应台此次两面被骂可谓是咎由自取。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我慢慢道来。

龙应台



好作家未必是好政客


文学和政治长期以来就是相对平行的两个领域,二者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逻辑思路,很难跨界。比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陆集中全部的力量研发核武器,甚至喊出了“当了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而时任《明报》总编的金庸却说:“造原子弹有何用,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给人民穿!”两者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在当时很难说谁对谁错。但历史证明大陆当年的路线是绝对正确的,正是因为有了原子弹,大陆才能在当代拥有不可动摇的根基。但是这并不影响金庸在武侠小说体系的地位,他仍旧是万千大陆武侠迷追捧的传奇人物。龙应台也是如此,她在散文界享有重要地位,拥有美国文学博士学位。可是她却在政治上显得幼稚且不成熟。而且其在文学领域所养成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矫揉造作的扭捏性格也一并被她带到了政坛,这也是她屡屡遭到外界质疑的原因。

金庸


龙应台生于1952年的高雄县,父亲龙槐生是湖南衡山人,15岁加入国民党宪兵队。他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后一直从事警察工作。母亲应美君是浙江淳安人,1949年一并来到台湾。这种家庭在国民党蒋介石管理台湾时期属于是体制内的家庭,能够享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的资源。普通的台湾人仍然在以红薯作为主粮时,这些国民党体制内的家庭却可以在1951年之后领到美国的大米和面粉。可是在龙应台的口中却常自称是“难民”后代,是“被历史丢向离散的女儿”。理由就是她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四处调动,常常搬家,还要住在政府的公共宿舍中。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六十年代的台湾还有很多人依旧住在简陋的破屋和铁皮房中,比如当时的游锡堃就因为家中遭遇风灾而房屋全毁,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是龙应台身上最大的毛病。

游锡堃


近年来,龙应台一直在塑造自己清高的学者形象,貌似是事事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解读问题。可是1972年,龙应台在成功大学外文系读书时却曾经对于蒋介石阿谀谄媚,卑躬屈膝。当年的蒋介石打算为自己暖寿,成功大学就在1972年10月31日举办了晚会替他庆祝。龙应台就当众朗读了她为蒋介石所写的祝寿文,这篇祝寿文之中直言蒋介石是“祥钟武岭,天纵哲人。允文允武,大智大仁。东亚堡垒 四海归心 法天行健 全面革新。”而龙应台也正是因此而得到了学校的重视,被送到了美国堪萨斯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到了国外以后,龙应台对于蒋介石立刻就变了一副嘴脸。她直言:“我在国民党所建构的神话中成长。1975年,我在美国第一次读到别人用别的文字对这个神话的诠释,这个神话马上瓦解。从此以后,至少我,不再相信神话,任何神话。”

龙应台也曾吹捧蒋介石


如果龙应台一直是作为文学家而秉持这些观点倒也无伤大雅,因为文学的领域兼容并包。可是1999年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之后,龙应台就接受了国民党马英九的邀请加入了台北市政府担任文化局长,这就显得有些虚伪和狡黠。在文化局长任内,龙应台还算是办了一些实事,启动了台北市多个文化创业基地和古迹修复工程。2012年,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启用龙应台担任文化部门负责人,并以此身份与大陆接触,龙应台的负面心态便开始作怪。龙应台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军人,所以她对于大陆的红色政权有抵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龙应台却总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来审视大陆的一切,这就让人很反感。特别是她喜欢运用双重标准来看待大陆和世界,大陆在她的眼中仿佛总也摆脱不了“落后”、“低俗”等标签,一昧地指责抹黑大陆就成为了她的主调。

龙应台在意大利


龙应台曾有过两次丢钱包的经历,一次是发生在2005年的广州,一次是发生在2022年的意大利。龙应台在广州被窃后,第一时间感到的是自己成为了一个失去了身份证明的人,想要大哭一场。根据她的文字描述,当她赶到了派出所报案后,大陆的警方给她留下的是蛮横、恶劣、低效。她同时痛斥这种盗窃行为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可是在2022年的意大利,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她的钱包被偷后,龙应台在媒体上留下了这样的句子:“小偷可能正痛苦地需要钱、需要钱转变命运、孩子的命运。而我呢,试试看一个真心的笑,转换自己这一天的心情,就这一刻。”仿佛在龙应台的认知之中,意大利的贼根本就算不上是贼,只是为了改变命运的苦命人,而这仅仅只因为他可能是意大利人。西方的小偷偷东西是合情合理,而东方的小偷偷东西却是法理难容,这就是龙应台的荒谬逻辑


龙应台想要左右逢源结果里外不是人


双重标准势必带来偏见,龙应台对于大陆的偏见就注定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在她的主持下势必前景暗淡。果不其然,2013年原本商定多时要开办的“两岸文化前瞻论坛”就因为一些细节的原因而告吹。龙应台也在2014年辞去了官职,但是重新回归民间的龙应台似乎对于两岸关系仍然饶有兴致。可惜她的偏见实在太深,所以很多言论显得幼稚为滑稽,更有了几分虚伪与卖弄,以至于大陆的主流媒体都曾经专门批判过龙应台。蔡英文上台之后,她便打算把话尽量说圆,在两岸之间扮演所谓的“中立派”角色,想用“各打五十大板”与和稀泥的手段来刷存在感。这种手段在马英九时代尚且还能够糊弄过关,可是在如今的台海之间只能是左右不讨好。

龙应台将污水泼向大陆


龙应台在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两岸走到今天的局面,两岸都有责任。最主要的责任在北京政府身上。”她认为大陆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应该“大人有大量”,不应该用这种紧张的态度对待台湾。龙应台深知两岸问题的症结在于民进党政府的不断挑衅,但是她要塑造自己“中立者”的形象,就必须先把污水泼到大陆头上。而后,她才不断强调民进党鼓吹战争把台湾引向战火是“罪人”。她自认为这样各打五十大板的行为可以蒙混过关,可是大陆的民众挞伐她的无端抹黑,台湾绿营痛斥她的“背叛”。明眼人都看得出大陆在台海问题上的忍让和善意,至今都仍然没有对于台湾的要害进行打击。谈何责任。而以谢金河为代表的民进党媒体人则批判龙应台是亲近大陆的“红统人士”,是倒果为因的投降主义。龙应台的这番操作让自己里外不是人,赔了夫人又折兵。

谢金河

有人说龙应台是小资阶级的利己主义,实际上我认为她更像是一个努力把自己伪装成文人雅士与圣人贤者的市侩商贾,文字只不过是她卖弄的商品而已。她的文字只有虚假的外衣,内核却充斥着矛盾和虚无。她深受国民党的栽培,却标榜自己不喜欢国民党。她作为台湾岛内的文化官员却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大陆,而讽刺的是她的著作却常年在大陆贩售,赚得盆满钵满。龙应台自诩清高,却首鼠两端,左右逢源。该拿的好处少一分也不行,但还是要站在高处俯瞰人间,殊不知已然成为了他人眼中的笑柄。她不切实际的傲慢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就注定了她只能在海峡两岸里外不是人。大陆的人嫌她太酸,台湾的人嫌她“不独”。近期台湾岛内和龙应台有着相同境遇的还有美国的富商马斯克,他主张将台湾变成“特别行政区”,结果引火烧身。

马斯克


平心而论,龙应台和马斯克主张和平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不错的,但是他们的主张却让自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厘清台海问题的最核心关键,那就是驱除岛内的台独势力。龙应台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大陆显然是毫无道理的,真正应该为如今的两岸紧张局势负责的人是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而马斯克所提及的“让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在如今台湾岛内掌权的民进党眼中更是洪水猛兽。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在台湾岛内存在一天,这种理念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要实现龙应台和马斯克的设想实际上也很简单,那就是两岸尽快统一。只有在统一的环境下才能够排除台独势力的干扰,届时大家都是一家人,什么事情都可以谈,什么条件都可以讲,即使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也能就地还钱。所以说,统一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不二法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