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在新疆塔城,一只羊闯进了一家百姓的菜园里,将菜园里面的菜糟蹋了不少,菜园的主人见到这样的情景立刻拿起木棍驱赶吃菜的羊,可这时候,两个人气势汹汹的赶了过来,看到老汉在打羊,大声说:“住手,你这个老头子,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羊吗?这可是专员老爷家的羊,你怎么敢随意殴打。”
听到那人说这话,老汉吓得直接放下了棍子任由两人将羊带走,丝毫不敢提索赔的事情,毕竟,专员是当地最大的官,也是最有权利的官,虽然都说这名专员是个好人,可是万一所传不实呢?
就在两名男子走后不就,一名穿着华丽的老爷在那两名男子的引导下来到了老人家,老人家看到两名男子去而复返,还以为是要将自己抓走受审,立刻就跪在那名老爷面前。
老爷看到老汉的恐惧,直接说明来意:“老人家,你快起来,我是巴什拜,是这里的专员,我的羊把你的菜园祸害得不成样子,实在是抱歉,这些钱你拿好,还有这只羊你也牵好,这是我赔偿给您的,希望你不要生气。”
说完后,老爷就转身离开,只留下老汉在哪里愣愣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一阵羊叫传来,他才发现这件事原来是真的,这位专员老爷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善良。
而这名专员正是巴什拜,是新中国历史上除了常香玉之外,唯一一位在朝鲜战争中捐赠飞机的新疆哈萨克族人。
一、富贵
图|巴什拜纪念馆中的巴什拜雕像
1889年,在新疆裕民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出生一个孩子,他的父亲为孩子取名为巴依主玛。
巴依主玛的出生并没有为这个牧民家庭带来一丝欢乐,他的父母正在为自己的生计犯愁,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又拿什么养活呢?
巴依主玛的父母虽然是牧民,但是他的家里却没有多少牛羊,再加上那些年暴风雪的侵蚀,巴依主玛家的牲畜早就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这些还是巴依主玛的父亲拼命留下的。
眼见着一年一度向专员老爷缴纳牲畜的日子又到了,自己家一旦将剩下的牲畜缴纳上去,那么一家三口也只能在诺大的草原上饿死,好在当地的老爷见他家中贫困,在加上刚刚生下小孩,对他家也就免于征收,或许是这样的救命之恩让巴依主玛的父亲时常在嘴里念叨着要报恩,让小小的巴依主玛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其实巴依主玛父亲的报恩观点没有错,毕竟老爷没有收自家的牛羊,而且经过一年的时间,自家的牛羊也繁殖的非常可观,也让他摆脱了贫苦牧民的身份,孩子也在这一年里迅速成长。
原本一家人就在这里努力的生活,没想到巴依主玛母亲在夜晚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一位白胡子老人让她为儿子改名字,母亲在梦醒后也将梦中的场景告诉了父亲,原本哈萨克族就对于梦境之类比较崇尚,于是就按照梦中老人的指示,将儿子的名字改为“巴什拜”。
图|巴什拜
可是光自己家里人知道也没有用,于是巴什拜的父亲广邀友人,将他们请到家里来,杀牛宰羊,请客吃饭,将自己给儿子改名字的事情广而告之,就这样,在草原上都知道巴依主玛的名字已经被舍弃了,而巴什拜这个名字正在被使用。
自从孩子改名为巴什拜后,他家的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虽然并不算草原上的富户,但是也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当时牧区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孩子们可以到学校上学,那个年代,牧区的孩子压根就无学可上,只有那些土司或者各部族的小首领家的孩子才有可能学到知识,当然他们也没有学堂,他们会雇佣当地或者汉地的老师对自家孩子进行教导。
由于当年学习条件比较高,显然巴什拜家完全达不到学习的标准,巴什拜只能在跟着父母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字。
二、巴什拜羊
随着巴什拜长大,他也到了娶妻子的时候了,在父母的张罗下,巴什拜同一位年纪、家世相当的小姑娘结婚了,为了巴什拜结婚,家里面的牛羊又没了大半。
好在小夫妻婚后不吵不闹,两人都在为着家里更好而努力着,随着巴什拜的孩子不断出生,或许是先天不足,亦或是医疗条件太差,巴什拜的孩子们大多夭折,只剩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健康的活着,尚未发现任何疾病。
1919年,三十岁的巴什拜依旧没有像母亲梦中那位老人说的大富大贵,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能够勉强维持家庭生计的牧民而已。
为了让巴什拜有更好的发展,他的父亲提出了分家,巴什拜虽然不愿意离开父母,自己另寻居所,但是部族的规矩就是这样,无论是父母还是到年纪的儿子都需要遵从,就这样,巴什拜从父母那里分得了150只羊和一群马。
图|巴什拜羊
从此刻开始,巴什拜就已经需要自己养活妻子,养活三个孩子,他也开始对经营羊群、马群更加用心。对于目前的贫困生活,巴什拜并没有气馁,而是每天都会认真观察羊群和马群的变化,想要从中找到致富的敲门砖。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观察,巴什拜果然发现了不一样。
深冬,巴什拜在放羊的时候遭遇了极强的暴风雪,为了防止羊群因为暴风雪的到来出现四散的情况,他赶紧将羊群赶回家,可谁能想到暴风雪到来的方向正好阻挡了他回家的路,出于无奈,巴什拜只能将羊群赶到附近的山谷之中避风寒。
暴风雪的到来让整个草原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夜晚,暴风雪依旧没有减轻降落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巴什拜压根就没有时间休息,而是要时时刻刻盯着四周,防止出现狼群劫掠羊群,就在巴什拜在观察四周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几只野生公盘羊钻进了羊群,为了不惊羊群,巴什拜只能看着公盘羊和羊群中的母羊交配。
第二天一早,暴风雪已经过去,公盘羊也离开了,巴什拜赶着羊群回到了一夜未归的家,好好安抚妻子和儿女后才躺下沉沉睡去。
暴风雪过去,一切如旧,巴什拜又开始了每天放羊、喂马的生活。
随着春天的到来,巴什拜羊群中的母羊也开始下崽,只不过这次的几个羊崽长大之后有些不同,别的羊都是两个角,可是这几个小羊居然有四个角,甚至有着类似于盘羊的强壮,甚至这几只羊每年能够产两次羊羔,这个发现让巴什拜十分惊诧,他思索片刻后就知道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了,那就是去年冬天的公盘羊。
图|巴什拜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巴什拜开始有意的将母羊朝着盘羊聚集的地方赶去,让他们受孕之后再赶回羊圈之中,并且对这些羊做出特殊标记。
果然,这些母羊生下的小羊羔各个身强体壮,而这些小羊巴什拜也精心呵护,等到这些羊长大,再让他们进行交配,果然在三年之后,巴什拜获得了收获。
三年前的30只母羊,到了三年后居然繁育到350只,这也让他的财富开始慢慢积累。
巴什拜繁育出来的羊生长周期短,在加上膘肥体壮,更受市场欢迎,于是他的羊总是能卖上高价,这也让周围的一众牧民眼红不已。
而他最鼎盛时期,漫山遍野都是他的羊,无论是马、牛,还是骆驼,数都数不清,而这样的羊也被当地人以巴什拜的名字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培育出这样这种优质羊的巴什拜,同时也是为了让当地百姓感念巴什拜的恩德。
三、巴什拜大桥
在当时,裕民县和塔城之间有额敏河阻挡,而两县之间的百姓如果想要避开湍急的河水,那就必须多走出数十公里的路程,如果想要渡河,那么就会有生命危险,毕竟河流湍急,行船不稳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为了能够让两地的百姓能够正常同行,当地的一位乡绅看到了商机。
图|巴什拜桥
这名乡绅花费钱财在河面之上架起一座木桥,无论是行人通过,还是牛马等牲畜通过都需要缴纳过桥费,甚至专门派人在桥的一侧收取费用,否则就绝不允许他们通过。
过桥费让这名乡绅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却给过行人和车辆带来不便,毕竟在那个赚钱难的时代,不是谁都能付得起过桥费。
1940年,巴什拜想要前往塔城,那就必须要经过那名士绅的小木桥,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随从前往,可就在他准备过桥的时候,发现一位贫苦的牧民因为交不起过桥费而被殴打。
小时候从苦日子过来的巴什拜明白穷苦的日子不好过,也容易受到欺负,可没想到贫苦的人竟然会因为过桥费而被殴打,这让巴什拜非常生气,于是就拿出钱对那名大打出手的恶徒说:“这是他的那份,给你,现在你们就在这里逍遥吧,等到明年你们就再也不会出现在在这里。”
巴什拜说完后将那名贫困的牧民扶起来,随即转身离开。
在巴什拜前往塔城谈完生意后,立刻找到了塔城地区的行政长官赵剑锋,对着赵剑锋,巴什拜和他谈论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一幕,并且说:“我想要在额敏河上修一座桥,希望您能够担任桥梁的工程监督,随时随地检查工程施工的质量。”
面对巴什拜的请求,赵剑锋自然满口答应,毕竟这是为塔城以及裕民两地百姓做的好事情。
巴什拜从赵剑锋处离开后,转而回到裕民,并且请来了在裕民闲居的俄罗斯的桥梁设计师,请他为这座桥梁进行实地设计。
图|巴什拜与大女儿合影
很快,这名设计师就将设计图稿交给了巴什拜,巴什拜将设计图稿复制一份后送到了赵剑锋处,请求他按照设计图稿进行监测施工,在赵剑锋同意后,巴什拜迅速雇佣人力,在额敏河两侧同时施工,虽然有着风雪阻碍,这座桥在一年后终于竣工,从此老百姓再也不用花钱过桥梁。
由于这座为两岸百姓的出行带来便利的桥是巴什拜全资修建的,所以这座桥被当地人称为“巴什拜大桥”。
四、宽和待人的巴什拜
虽然巴什拜已经非常富有,成为富人中的富人,但是他依旧没有忘记当年过的苦日子,因此,当他看到穷苦百姓没有过桥钱的时候就献爱心建造一座桥,当他在家门口看到穷人的时候也不会不管。
自从巴什拜成为当地的富翁后,每年秋天的时候,穷人们都会从各地来到巴什拜的家门,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善良富豪的帮助,而巴什拜也没有辜负那些贫穷之人的等待。
巴什拜都会邀请他们来到房间内用饭,只要他们有着合适的理由,自己都会对他们提供帮助,无论是牛羊还是金银,他都毫不吝惜。
当年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家人不孝顺,最终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每日都在街上四处游荡,哪里有吃的就去哪里,就这样吃百家饭儿女都不管,最后老人选择了一个好地方,那就是巴什拜的家。
只要老人一去,巴什拜就让人给她热乎的饭菜吃,给她干净的水喝,就这样,老人每次饿了都来这里。
久而久之,巴什拜看到老妇人实在太可怜了,就将老妇人接到自己家里,自从老人家到了巴什拜这里后,就成了他家里的一份子,一切自由,老人家的疾病也好的七七八八,甚至为了不在这里白吃白喝,主动帮助巴什拜照顾他的孙儿孙女们。
图|巴什拜一家合影
除此之外,巴什拜还对抗日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巴什拜在自己富裕起来后,在1938年——1939年的两年时间里,巴什拜积极援助抗日作战,曾经向抗日部队捐赠良马200匹,小麦百余石;1940年更是为苏联红军援助装备齐全的战马500匹。巴什拜对抗日做出的贡献让中苏两国都额外重视。
巴什拜除了对抗日有所贡献外,对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原本裕民县的老百姓到了黑夜只能使用油灯,虽然在外界已经有电的使用,可是这里毕竟是新疆,电力无法供应,为了解决老百姓用电难得问题,巴什拜捐钱修建了家乡第一座水电站,让当地的工厂有电使用,让当地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摸黑过日子。
为了能够让当地的孩子有学可上,巴什拜还特地捐钱建造塔城高中,并且为学生们专门聘请汉人教师,教授当地学生学习汉地学生的一切知识,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教育质量。
正是因为巴什拜的善举,让他赢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护,在解放后,巴什拜被推举为塔城地区的第一任行署专员。
从富商到一地的父母官,巴什拜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贫困百姓中的一员,更加在意老百姓的想法。
有一次,塔城地区举办赛马比赛,作为塔城最大的养马者兼行署专员,巴什拜自然出席了这次活动,巴什拜精挑细选的马也成为当时的夺冠热门。
就在裁判员宣布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赛马全部都如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而巴什拜的马也不负众望,几乎和另一匹马并驾齐驱,就在冲过终点的时候,巴什拜明显看到自己的马稍逊一筹,可是赛马比赛的冠军依旧给了巴什拜,给了他的马。
图|巴什拜展览馆
可是按照比赛规定,第二名要将赛马送给第一名,如果巴什拜真的按照裁判所说昧着良心拿着第一名,那么那匹真正的第一名赛马就会到他的手里,毕竟赛马人都爱马,爱好马。可是巴什拜却并没有这样,而是直接揭露出裁判的不公正,将自己的马送给了那名真正的第一名。
五、捐赠战斗机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新疆人民期待的和平终于到来了,身为塔城行政专署专员的巴什拜热烈欢迎解放军入疆,并且亲自向入疆的解放军献礼,其中有小麦六吨半,成年肉牛40头,这样的礼不可谓不重,但是这还只是小钱,他还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前线的战士送去了一架世界最先进的飞机。
1950年,毛主席一声令下,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展开,数十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走向了朝鲜战场,远在新疆的巴什拜在得知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就决心为前线的士兵做些什么,单纯的送去钱和肉,可是这里是新疆,送到前线路途遥远,并不合适,当他听到前线的士兵最怕美国飞机轰炸的时候,巴什拜终于想到要往前线送什么了,他准备送飞机。
巴什拜作为一名小小的行署专员想要买飞机简直是天方夜谭,好在他当时的家底足够厚。
为了买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他找到了自己在苏联的朋友,从苏联友人那里打听到,苏联现在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
巴什拜在朋友处得到答案后,开始委托朋友,请他帮忙购买飞机,无论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图|巴什拜与赴朝慰问团团员握手
在那位苏联朋友的帮助下,当时最先进的喷气飞机终于买回来了,为了这架飞机,巴什拜足足花费了400匹良马、100头牛、4000只羊,以及100两黄金。
当这架飞机运送过来后,巴什拜亲自联系志愿军,请志愿军派几位会开飞机的士兵,将这架飞机开往抗美援朝前线。
据说,在战争结束后,这架飞机依旧服役数年,在到达行驶里程后,这架飞机被保存在抗美援朝博物馆中,永远接受世人的敬仰。
在购买飞机的事情全部办完后,巴什拜再也撑不住了,他倒下了。
那时候的他早就过了花甲之年,是到他享清福的时候了,因此,他以身体不好为由辞去专员的职务,安心在家中休养。
1953年9月,当时中央统战部组织各民族的进步人士前往内地进行参观学习,而巴什拜作为新疆塔城代表之一,自然有受到邀请,原本家里人都不同意他去,毕竟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可是他却执意前往,没想到却因为气候不适导致他的病情加重,最终在杭州病逝,那时候的巴什拜64岁。
巴什拜的离世让当时参观的一行人都放弃了继续参观,一行人带着他的遗体回到了塔城,他的离世让塔城百姓悲痛欲绝,自发的送葬队伍绵延数里。
结语
巴什拜是哈萨克族人,也是哈萨克族从政的先驱,在他执掌塔城地区后,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他的存在,也是两个民族之间联系的纽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巴什拜用行动告诉了世人,“我们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