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湖北人,从小就是神童。
他的生命离不开徐阶、高拱、朱翊钧、冯保这几个人。
在他刚入仕时,夏言跟严嵩正斗得你死我活,可见政治是多么地残酷。
作为小小的进士,他选择冷眼旁观,默默关心着国家边防等大事,曾给嘉靖皇帝上过折子,但奏折就如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没有回音了。
皇帝太忙了,忙于修道成仙,哪有闲工夫管你一个小官。
后来,张居正回家乡了,赋闲在家也不错,过着清静的生活,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慢慢崛起的徐阶看中了张居正的才能,下了一步大棋,特意将他推荐在皇帝的儿子裕王朱载垕当伴读,尽管当时嘉靖没立朱载垕为太子,但下一任皇帝非朱载垕莫属,因为皇帝的其他儿子都夭折了。
果然,张居正表现很不错,给领导写材料很有一手,很快就得到朱载垕的赞赏,为他以后平步青云埋下了伏笔。
因此,张居正在往后的职场生涯里非常敬重和感谢他的恩师,曾经在海瑞弹劾徐阶的时候,特意网开一面,放过恩师一马,算是报答了恩师吧。
没几年,朱载垕继位了,徐阶退休,高拱成了首辅,张居正就跟在高拱后面做事,日子过得也不错。
大臣们很多提议,都被朱载垕同意了,所以说在朱载垕当官,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所谓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当时最重要的一项举措,便是张居正和高拱商议的,与蒙古通关,既解决了蒙古长期以来在边境的骚扰,又能够源源不断地出口国产,赚取了太多雪白雪白的白银。
很快,老天就将重担交给张居正了。
因为朱载垕好色,没几年功夫,身体就被女色掏空;首辅高拱又得罪了太后、冯保,很快就被驱逐下野,自然是张居正上位。
张居正上任首辅前,心里早已谋划好了未来的改革之路。
当时明朝积弊已久,吏治腐败,财政经常入不敷出,为了让大明走出困境,重现往日盛世,一代名相张居正强力推行新政,对腐烂不堪的大明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般改革,延续了大明半个多世纪的命脉。
总的来说,张居正主打五张牌,在巩固边防、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厉行节约、一条鞭法等新政策上成效显著,渐渐地让大明再现了往日的繁荣昌盛。
特别要介绍下“考成法”,当时是将官员收税作为考核的标准,如果地方官征税不足90%,那都要问责,如果年底总结,不合格的,就会被降级甚至革职处理。这样一来,全国上下的官员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都得拼命干活,努力收税征税。
久而久之,国库渐渐丰盈起来,扭转了过去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可见,张居正真的是个天才。
当然,张居正的人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晚年的生活作风不是很好。有一次回家,张居正就坐个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房子,有几十个人抬着,一路从北京走到湖北老家,路途上还大摆排场,好不奢侈,如此铺张浪费、高调行事的污点,日后肯定被人诟病,或者说是痛恨,一直视张居正为师父和父亲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是其中一个。
当张居正死去,朱翊钧立马就换个脸,狠心下旨抄了张居正一家,还把张居正一家老小赶尽杀绝,有饿死的,有被逼自尽的,有流放的,总之,张居正死后,他的家人都被万历皇帝恩将仇报了。
后来,朱翊钧辍朝几十年,把张居正新政成果挥霍一空,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这是老朱家的大冤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