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率军进入大凉山剿匪的时候,在嘎基彝族部落,发现了一个汉人奴隶。这位汉人奴隶的左眼已经失眠,清瘦苍老,常年吃睡在牛马棚里,替主人放牧牛马。当他得知民族工作队就是当年的红军时,这位汉人奴隶异常激动,并且还说起了当年为红军强渡大渡河摆渡的事。
而且这位汉人奴隶还主动要求带着工作队上山剿匪,这时有一位随行的记者,就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新闻报道,交到了鲁瑞林手中。鲁瑞林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西南军区一直在寻找的老船工。
时间回到1935年5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行军到四川石棉县安顺场的中央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为了阻止红军过河,国民党军一把火,烧掉了安顺场所有的渡船,以及街上的房子。
1935年5月24日夜里,红军通过连夜激战,将两个连的敌军全部歼灭了,还缴获了唯一的一条渡船,并顺势控制了安顺场附近的河段,接着红军还找来了当时安顺场上身手最好的船工帅士高。在5月25日清晨时分,帅士高叫来了当地人郑有伦、减仕华、汪有伦、和另外四个船工,一起把小船推下了河,让红军先遣队的17勇士上了船。
而对岸就是敌人密集的枪炮扫射,船下是500米宽的湍急大渡河。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帅士高等船工强渡大渡河的决心。这17名勇士终于顺利上了岸,还成功抢占了敌人的工事,控制了渡口。之后,经过多天的日夜摆渡,帅士高他们终于把红军全部送到了大渡河的对面。得知此事的蒋介石大发雷霆,并且下令要严加惩罚帮助红军过河的船工。
从此以后,帅士高等人就过上了背井离乡的逃亡生涯。直到新中国成立,大西南获得彻底解放后,帅士高等船工才得以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