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曾放话:美原子弹可毁灭地球十次,周总理回答让他哑口无言

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虽然这个时候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但是在他上台后就积极的与中国政府对话,缓解中美关系,他就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中美本是两个敌对阵营的大国,尼克松为何会缓解中美关系?在访华期间又为何出言威胁中国?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尼克松

新中国成立之后,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敌视。此次尼克松访华是两个阵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中国一直没有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其中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最让双方关注的问题,也是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一直在国际社会鼓吹台湾是一个“国家”的论调。但是中国领导人从来没有放弃统一台湾,对于台湾主权问题,更是寸土不让。

尼克松

而美国却一直在充当台湾的“保护伞”,即使是此次尼克松访华,这样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的历史性时刻,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这一妄想。

台湾问题就是中国政府的原则性问题,尼克松在这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会谈中还企图蒙混过关,给出了一个这种的方案。

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却遭到了周总理言辞激烈地拒绝。他义正言辞地告诉尼克松,台湾问题不能含糊其辞,中国人民不能自己欺骗自己,中国政府也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眼见台湾问题在谈判桌上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尼克松使出了美国政府一贯的作风,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就使用武力威胁。

尼克松

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来就不怕武力地胁迫,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管在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中,美国政府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在战场上更得不到。

尼克松告诉周总理,美国的核武器数量足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言语中武力威胁和挑衅的意味很足。

面对尼克松挑衅,周总理没有畏惧,他沉着、冷静地回答说:“中国的核武器数量不多,但是也足够毁灭地球一次!”

周总理的态度让尼克松看到了中国政府不畏强权、不屈服于武力的威胁,也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

尼克松与周总理

经过谈判桌上的交锋,尼克松不得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并且表示会逐渐撤出美国驻台湾的军队。

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积极的与中国政府对话,以此缓解中美关系。尼克松为何会积极改善中美关系?中国领导人又是如何应对的?

1968年,尼克松竞选总统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7人总统。此时的国际局势风云突变,而中国身为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任何一任总统都忽略不了的。

与之前几任总统对华敌对态度不同的是,尼克松上任后多次表示要与中国接触,同时改善中美关系也被他定为美国外交的主要工作之一。

尼克松

尼克松在访问其他国家的时候,就通过已经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向中国传话,释放示好的信号。1969年十月,尼克松将正在台湾海峡巡逻的驱逐舰撤回,并停止派遣舰艇巡逻台湾海峡。

而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敏锐的捕捉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领导人也紧紧的抓牢了。中国领导人根据美国政府释放的示好信号,也向全世界释放出重要的信息。

首先是中国政府同意美国驻波兰大使,同中国驻波兰代办的会面,次年的国庆节之际,毛主席为了表达诚意,邀请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典礼。次日的人民日报就刊登了,毛主席与斯诺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典礼的照片。

斯诺(左)与毛主席(右)

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正在日本参加乒乓球世锦赛的美国队员,和一小批美国记者到中国访问。著名的“乒乓外交”从这里开始上演,此举对改变中美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也首先打开了两国人民交流的大门,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面对中国政府释放的信号,尼克松抓住时机,向中国政府表示他准备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一次会面。在会面前,他会让国务卿基辛格先行一步,与中国高级官员进行一次预备会面。

中国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尼克松的建议。

7月9日,基辛格乘坐国际航班抵达了北京南苑机场,当天下午,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在钓鱼台国宾馆会面。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以来,中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第一次直接会面。

基辛格

双方就尼克松总统1972年春天访华的事宜,进行了交流和预演。

接到中国政府的邀请,7月15日,尼克松在全美电视直播中向全美、全世界宣读了,基辛格刚刚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联合公告》,并且在电视直播中接受了中国的邀请,此举震惊了全世界的观众。

尼克松上台后,美国政府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为了摆脱困境,同时也为了改变苏攻美守的态势,尼克松深知改变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此时的中国也迫切地需要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让全世界认识中国,尊重中国。

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空军一号”缓慢地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总理和叶帅等其他国家领导人,也早早的达到了机场大厅。在尼克松的专机停好后,周总理带领中方接待人员走到专机旁边。

随着舱门打开,尼克松走出舱门,向着前来接机的人挥手致意,当他走下扶梯,离地面还有几级台阶时,便主动伸出右手。周总理见状,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快步走到尼克松的面前。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旁边的中美两国的记者,也快速的按下自己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图片源于网络

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美国,两个长期敌对阵营的首次会面。双方长达一分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结束了另外一个时代。

毛主席和尼克松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中美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见面会晤。刚刚大病初愈的毛主席,为何会对尼克松如此重视?双方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诚意的?

中美双方的见面处处都体现了彼此的诚意,在尼克松抵达北京之后到了午餐时间,周总理邀请尼克松及随行人员一起共进午餐。

在用餐时,尼克松和其他美国官员用刀叉用餐不同,他拿起手边的筷子和中国领导人一样,用筷子用餐,动作熟练没有一点不习惯。他告诉在场的众人,在确定了来中国访问之后,他就开始练习用筷子用餐,已经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了。

尼克松与周总理

而在双方会谈时,周总理在进入会场之后,习惯性的脱下大衣,还没等身边的工作人员反应过来,尼克松就微笑的走到周总理的身后,帮助周总理脱下大衣。

尼克松的种种表现,让周总理和其他在场的国家领导人,都看到了他对此次访华的重视和诚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虽然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病,在还没有彻底痊愈的情况下,执意要和尼克松见一面。这也是毛主席为了表达他的诚意、中国政府的诚意。

毛主席与基辛格

毛主席与尼克松会面的过程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担心主席的身体撑不住,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主席的脸色有了好转。而原本医护人员根据主席身体状况,定下来的十五分钟会面时间,也延长至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而毛主席显然意犹未尽,但是身体状况,没办法支撑他继续下去。

周总理作为尼克松访华中方主要的接待领导人,更是在各个方面体现了中方的诚意。

尼克松及随行的工作人员到华后,大小事务都是周总理亲自安排,从点点滴滴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尼克松访华的重视。

尼克松

尼克松此次访华为期七天,在这期间尼克松一行计划到杭州游玩,双方对于尼克松乘坐哪国的飞机产生的争议。

美国总统出访到其他国家,都是使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改变,以保证总统的安全。但是中国有规定,任何他国飞机只要携带武器,都不允许在中国的领空飞行。

最终,美国方面妥协了,这也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出行是乘坐他国飞机。这既是尼克松表达诚意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一个体现。

尼克松

2月28日,经过反复磋商和谈判,最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就立场以及对于重大问题的看法,发表了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谋求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

关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他国无权干涉。

美方也意识到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美方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同时,公报中确认美方会逐步减少和撤出美方在台湾的军事武装和军事设施。

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改变了世界,在这之后中美关系迅速缓解,建立了彼此尊重的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改善了中美关系,也改善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为以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