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叶赫那拉氏,1835年-1908年,享年73岁,她的一生经历了内部残酷的宫廷内斗与权力倾轧,外部的列强入侵、农民起义,作为咸丰皇帝之后的实际权力掌门人来说,能活到73岁,也算是高寿了,毕竟她的压力是普通人不能想象和可比的。
究竟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能让咸丰皇帝倾心并逐步倚重,最终使其爬上了国家的权力巅峰,本文就与诸位一起探讨一二。
咸丰皇帝画像
长相出众,不落俗气,温润有气质
叶赫那拉氏兰儿,16岁进宫选秀女,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到最后面见皇帝的阶段,足以证明这个女人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有惊为天人的容貌。诚然秀女选拔的过程中是绝对存在暗箱操作的,承担选秀工作的官员会因权或钱的诱惑,在可左可右可上可下的时候投出他偏心的一票,但这些官员也不傻,绝对不敢因为受贿就给皇帝推荐一个相貌平平、才智庸鄙之辈,掉脑袋的事是不会做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少女时代的慈禧没有超越一般人的美貌与才智的话,是不可能进入秀女面圣这个阶段的。电影《火烧圆明园》里刘晓庆就完美地诠释了少女慈禧的美丽俏皮,用一首小曲成功吸引了咸丰帝的注意,又以众人都怕而独她不惧皇帝的特点令其与众不同,对于阅女无数的咸丰帝而言,千篇一律的东西对他是毫无吸引力的,恰恰是这种反常态的操作却起到了效果,令其贴上了“奇女子”的标签。打败太平天国北伐军,僧格林沁押解林凤祥、李开芳进京面圣时,曾有幸一睹了伴皇帝左右的当时还只是懿嫔封号的叶赫那拉氏的芳容。那是1855年,慈禧仅20岁。僧格林沁但见皇帝身边有一温润可人的女子,方知是懿嫔,亭亭玉立,谈吐不凡,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慈禧太后
政治上有见解,替咸丰出谋划策
咸丰皇帝也是一个生不逢时之主,清朝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到了嘉庆、道光两帝之后,国家已经深陷列强入侵、内乱不断、权斗升级的严峻时期了,外有列强的步步紧逼,内有太平太国、捻军起义,朝堂之内还有与洋人眉来眼去的恭亲王虎视眈眈……因此咸丰皇帝的日子始终处于斗争压力之中,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放眼后宫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慈禧在政治领域所表现出的天赋,是咸丰觉得她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慈禧还能写一手出色的书法,故而草拟诏旨、摘抄奏折的一些工作顺理成章地成为她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也令她有足够的优势在宫中独树一帜。另外她还是后宫鲜有的通晓满汉两种语言的女子,加上从小熟读了几本史书,本身聪慧过人,所以胸中富有城府,对政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让咸丰对她有了足够的依赖。
太后出行
母以子贵
咸丰皇帝的一生是短暂的,从幼年丧母,寄养于恭亲王奕䜣生母静贵妃处开始,经历了与奕䜣的储位之争、列强入侵丧权辱国、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可以说是步步惊心,活得好不纠结,加之眼见治国无方、百业凋敝、内忧外患,逐渐开始沉溺于酒色,身体每况愈下,因此子嗣甚少,诞下的还总是公主,可令咸丰帝很是着急,诞下一位皇子成了他的头号愿望。机会再一次偏爱了慈禧,就在皇帝苦于没有皇子一筹莫展之际,她诞下了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帝,令咸丰皇帝欣喜若狂,立刻提升其为懿妃,次年晋懿贵妃,可谓是火箭晋升,也是奠定她后来人生地位的关键的两次晋升,靠的就是母以子贵。如果没有载淳的降世,纵使慈禧再美艳、再智慧、再有城府,面对后宫佳丽三千的迭代更新、岁月不饶人的人生年轮,都会令慈禧逐渐泯然众人矣,况且短寿的咸丰皇帝也在不久之后就撒手人寰… 所以她抓住了人生中出现的一次稍众即逝且命不由己的机会,并且获得了成功。
太后观雪
嗟乎,时也命也。
慈禧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出色的容貌与过人的智慧,同时也是历史的选择,回首往事,回味颇多……
慈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