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文章所读《韩非子》正文:
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是以诸侯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讼;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养禄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该选段大意是,朝廷一旦出现了擅权专权的权臣,那么外交和内政的资源都要归他用了。
别国要进行外交事宜要经过权臣的手,比如南宋负责岁贡工作的大臣,金国对他有所依赖,必然会极力夸赞他的“优秀”。
群臣要加官进爵要经过权臣的手,比如各朝代的昏君时刻,卖官鬻爵成风,为了获得官职与晋升,群臣必然会成为权臣的党羽和提款机。
君主身边侍从的任免也会经权臣的手,他们也成为权臣的爪牙。
学士的工资和研究经费也要经过权臣的手,所以他们也学会面对现实,向权臣低头,为权臣写颂歌。
他们都成了权臣权势更炽烈更稳固的帮凶。
权臣又一面排挤和排除有识之士与忠耿之臣,君主直至被彻底架空,权臣的权势也相应提升到,可以轻而易举把君主”玩弄于股掌之间“。
企业管理中,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企业权力部门和执行部门的职责要清晰明确。
通常权力部门由决策层担任,但要避免到个人的集权化,也就是一言堂,提倡到部门的集权化,并在制度上给与重大决策时的弹劾和中止机制。
执行部门由非决策层的管理者带领,是企业的手脚。他们往往只有执行资格,不具备更改上级下达之决策的权力。但也有弊端,就是在上级决策层要更改命令时会有个延迟时间。所以,决策层在下达任务时要审慎有度,避免朝令夕改甚至一日九令。
决策层可以适度放权,比如在由规章制度监督下的日常经营活动等,但不可过度放权,比如关乎企业机密、资金等资料与资源是执行部门绝对不能沾染的。
这些都要写入相关企业制度,遵循的要依制度奖励,违反的也依制度处罚。
承接上篇文章,企业要在用人上制定相关制度,让真正做事的有收获有奖励,而不是被迫离开或者成为拍马屁的一员;让谋私利的能够按制度处罚,即便他是决策层的一员,或者决策层某位大股东的红人。
做到最起码公序良俗上的公平,达成员工有所依,企业有所得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