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复出工作的叶飞,被调任到交通部任部长,作为在军队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治理地方也非常有经验,让他到部委工作,有些不解。
不过,他得知是毛主席、周总理特意点将,让他去的。
上任后的叶飞,面对的局面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堆积如山的工作难题,一方面是多位副部长受到冲击无法工作,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的帽子,司局级的干部更多。等于说,工作没有具体人去落实。
他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解放干部,为此本着有错必改,晚改不如早改,谨慎积极的态度。对该平反的一定要平反,参加整人的,该赔礼道歉的还是要赔礼道歉。彭德清副部长是叶飞熟悉的人,也是最早获得平反的。
在为其平反时,花费不少精力,心力,才得到公正的解决。
为彭德清平反后,让叶飞非常具体地体会到落实政策工作的艰巨。因此他很希望有一位有水平而且身体有好的,耐得起磨的干部主持这项工作。因此,他想到在交通部,司局任副局长的周惠。
周惠曾是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在庐山会议时与周小舟受到冲击。此后,他被调任交通部,,降职为司局级副职,担任交通部工业局副局长、水运总局副局长。
从能力上看,叶飞认为周惠可担此大任,当时政治部主任因病休养,职务空出来。周惠担任可以全面负责干部问题。当他们把意见上报给中组部后,被泼一盆冷水。对方告诉他:庐山会议上,他被点名了,不能担任重要职务,只能担任副职。
可叶飞在此前的很多档案中,并没有看到他被点名,也没有看到相关不能被重用的批示。中组部的人说:口头交代的!这完全站不住脚,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怎么还口头交代,真伪谁会知道?
对于庐山会议受到冲击的干部,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都得到平反了。唯独周惠没有被平反,叶飞感觉没有道路。因此找中组部部长郭玉峰商量,起用周惠。他们交谈很长时间,没有谈拢,就是不能晋升。为此,叶飞为此事感到不平。
郭玉峰是在大运动时期走红的人物,是一位典型的“三八式”干部。言外之意,就是抗战初期参加革命,在经过11年的战斗历练后,成长为炮兵团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调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师代政委、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政委,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在大运动之前,他的职务晋升很正常,一步一个台阶。
1966年大运动后,他被提拔调任中组部业务组组长、中组部部长。之所以跨越一大步,这离不开一些人的提拔。在大运动时期,把持中组部10余年。在此期间,对冤假错案进行审查、平反没有起到积极作用。1977年被免职。
叶飞在中组部吃了闭门羹,只好另想办法。交通部成立机关党委,叶飞建议周惠担任副书记。这是党委的决定,并不是职务,所以不用经过中组部,算是走了一个“漏洞”。
此后,周惠抓起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像刘亚雄、肖民、马辉之、彭德、王西萍先后落实政策,走上工作岗位。而周惠在1977年,升为交通部副部长;1978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