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名将多如繁星,每一个都骁勇善战,光宗耀祖。在这么多名将中有一个实力与名气成反比的冷门将军-苏定方。
苏定方影视剧形象
他年少有为,继承了父辈的丰富经验,驱赶贼寇作战中屡屡立功,年纪轻轻便成为了沙场英雄。
本以为他在少年之时就应该功成名就,却在一次打胜仗后便被李世民遗忘雪藏,再复出作战时已甲子之年,发须皆白了。虽然被李世民忌惮,却被后人敬重奉为千古名将。
年少积累的实力
苏定方十几岁便跟随父亲讨伐贼寇,经验十足,所向披靡。后来血气方刚的他投靠起义军窦建德。
窦建德特别器重苏定方,跟着窦建德,苏定方打击过许多流寇贼群,马背上的经验日益增加。但是不久后窦建德就被平定而战败。
而后他便投靠刘黑闼,刘黑闼也是反唐朝的义军之一,刘黑闼实力非凡,苏定方跟着其与唐朝对抗作战数余次都是凯旋而归。
对此李世民烦恼不已,经过非常多次艰苦奋斗之后才艰难击败了刘黑闼及其党羽,但是因为怕其余党复仇,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战争不止。
李世民选择了只对刘黑闼进行处决,将手下们释放回乡。命中注定苏定方命不该绝,必有后福!
立下汗血功劳
贞观四年,李世民下令北伐劼利可汗,光有朝中健将远远不够。李世民综合考虑后,决定做出一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向民间征收旧日义军,集结各方力量出征!
跟着两次义军起义的苏定方成为了李世民心中的优质人选,此时的苏定方因为无处投靠,已经回乡种地为生。
收到李世民伸出的橄榄枝,苏定方毅然决然地重新披上少时铠甲,加入了赫赫有名的李靖大军。
苏定方实力丝毫不减,一如既往勇猛地迅速深入敌营,将劼利可汗的士兵们杀了个措手不及,所有敌军束手就擒!李世民治国以来的心头大患,就此被摘除!
苏定方也因为立下大功,才算是正式被李世民收入麾下,被封为左卫中郎将。在当时的左卫中郎将,可以类比成目前现代军队的代理司令军。
司令军缺席时,左卫中郎将即可马上顶替,颁军令,掌兵权。薪酬两千石(合60亩地)。在这些赏赐及赐封下,苏定方重新感觉到自己又活了过来,战在沙场,在马背上驰骋挥舞,才能热血沸腾!
被雪藏的谜团
苏定方立下此汗血功劳之后,且遇上当时的李世民正在雄心勃勃地计划继续开拓疆土。全国甚至于苏定方本人都以为自己肯定是被重用的人,从此平步青云,仕途平坦。
但是在李世民试图收复北方薛延陀、西方高昌国、吐谷浑、东北的高句丽这么多边疆国家而起仗的时候,却没有一次大战里有出现苏定方的身影。
在收复劼利可汗之后,年少力强的苏定方就再也没有被李世民派遣在每一场重要的战争中。这一疑惑,连苏定方本人都无从理解。史料中记载当时唐朝里因为名将众多,李世民将苏定方遗忘了,所以才没有派遣他上场征战。
但是也有人猜测到是因为李世民的私心。当时劼利可汗坚不可摧,所以李世民才冒险选择征收义军帮助决战。
利用完义军队伍,这其中就包括苏定方。而且苏定方还是与李世民交手多次的刘黑闼手下。自然心存芥蒂,非常忌惮苏定方超凡的作战实力。怕多次重用他后会被反噬。
所以在劼利可汗胜仗之后,便将其雪藏起来。虽然职位高至左卫中郎将,这个名号看似军营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如果没有失去正式司令军之前,实属一个空有名号的无实权职位。在最血气方刚,壮年之时被历史遗忘,而这一遗忘就是二十五年。
重新出发的后半生
高句丽国在李世民讨伐劼利可汗大胜之后便多次与其交手,但是一直未能成功。唐高宗继位后,继续延续李世民未完成的拓展疆土国业。
永徽六年时,李治并没有像李世民的心结一般介意义军之才,所以此时又记起来苏定方。这时候的苏定方受到人生中第二次被伯乐赏识的肯定,被李治召集前往收复西突厥之地。
他义不容辞,立马重新披上铠甲,第一次为国家披上铠甲时少年轻狂,意气风发。第二次披上铠甲时已值甲子之年,两鬓苍苍。
但是这并不妨碍苏定方依旧有勇有谋,战无不胜。在收复西突厥之时,他擅长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以攻其不备之势,善于运用精兵突袭,夜袭等攻略,生擒活捉各国的首领要兵。
所以在被李治重用的期间里,立了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丽、定吐蕃等重要的军事成就!为唐朝旷日持久的开疆拓土之国业,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所以苏定方也以战绩卓越被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号邢国公。这是他停滞了二十五年的封赐以来,第二次被晋升。
这一次的回归与被肯定,让苏定方从此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地为李治效劳。
大器晚成的苏定方
苏定方仿似生来就是沙场之才,只有为国征战,奋力扫荡敌人才是他的本命。虽然在立大功后被顾忌,被雪藏。
但在国有召,召必回的使命里依旧战绩非凡,被世人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将”。苏定方出走半生后归来,战绩仍然不减当年,李治对其是由衷地喜爱。
晚年的苏定方一直为李治的时代不遗余力地坚守沙场,古稀之年还镇守在吐谷浑的战场前线,丝毫没有退隐之意。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在打仗中才能实现,为杀敌而生,为战争而活。而他的才能展现是李治赐予他的珍贵机会,所以在有生之年,苏定方都愿无怨无悔地效劳于李治。
“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旧唐书)。
在苏定方病逝后,李治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痛失英才的他埋怨其他大臣没有及时告知,未能在他在世颁赐更多荣誉给他。
后来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大将军,幽州都督。自此,苏定方的一生终于如愿以偿,生于沙场,最后的时光也贡献在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