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谷子地原型——常孟兰,48年终于报告归队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集结号》,电影中讲述了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谷子地是解放军的一名指挥员,他接到命令,在集结号响起后就率军撤退。 但是在全连47人全部牺牲后,集结号号声依然没有响起,谷子地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开始踏上了寻找与证明的旅途。事实上这段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谷子地的原型就是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长的常孟兰

1948年11月19日,1944年参军的常孟兰因为作战勇猛,指挥有方被提任为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排长。

30团在向关外转移的时候遭遇了国民党“暂三军”主力,两军在北京延庆县桑园镇的古长城脚下进行了试探性的交火。

敌军因为不知道我军情况,没有贸然的大肆进攻。面对此种兵力悬殊的情况,团长当即决定趁夜撤离,防止被敌人包围。为了保证大部队顺利撤走,团长留下8连断后。8连连长何友海观察地形后,将吸引火力、牵制敌人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常孟兰。于是常孟兰率五班的七名战士执行这项阻击任务,而连长则率领部队在团主力和常孟兰8人之间负责接应,同时提防其他方向可能会出现的敌人。

连长指挥常孟兰8人务必要将敌人拖至天黑,团主力才能安全转移。连长率部出发前,叮嘱常孟兰,没有接到命令就不准撤退。当常孟兰问连长如何传达撤退命令时,连长告诉他:我会安排人在山那边吹响一声长号,这样你们就可以撤出战斗了。

眼看连长带队离去,常孟兰和战士们在山上找了一个便于防守的地形,然后又安排最小的那名战士在离阵地稍远的地方负责倾听号声。

不久后,战斗打响,敌人开始一波又一波地冲向阵地,常孟兰等人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人。眼看天已经黑了,再加上弹药也快要打完,听号的小战士过来对常孟兰说:排长,一直没有号声,连长那边很有可能已经与敌人叫上火了,现在天黑了,我们先撤吧!

常孟兰内心很清楚继续打下去是什么结果,丰富的战斗经验让他明白现在其实敌人只是试探性的冲锋,再等一会,敌人肯定会上重火力。但是号声没响,他不敢赌,也不能赌,一旦赌错,那将会让整个大部队的战士们陷入险境,无奈他只能下令,号声不响,不能撤退,继续打!

就这样,8人继续在阵地顽强地阻击敌人,又接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此时的天幕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到目前为止他们8人已经阻击敌人大部队近两个小时了。不出常孟兰所料,敌人停下了冲锋,随着空中的照明弹照亮夜幕,一颗颗炮弹落在阵地之上。当即就有两名战士牺牲,有了炮火的掩护,敌人很快就冲到了战士们眼前。近身战开始,面对如潮水般的敌人,战士们只有各自为战。常孟兰在刺死几个敌人后竟然奇迹般地突围了出来。

突围之后,常孟兰开始沿途打听大部队的行踪,但是因为战事频繁,常孟兰辗转多地都没有知道自己部队的音讯,不得已回到了老家。

常孟兰虽然奇迹般的突围并活了下来,但是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愧疚,他猜测剩下的战士们应该都牺牲了,他们的死都是因为自己要坚持等到号声响起。而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常孟兰认为作为军人,阻击战后没有向原部队复命,那就代表任务没有结束。

建国之后,常孟兰找上了北京一个专门收拢战争中失散人员的部门,此时他的身份终于被确认,但是部门首长告诉他原部队已经入朝参战,让他回去等消息。之后常孟兰就一边等待消息,一边到处寻找原部队的足迹。就这样在40多年里,常孟兰到过东北,也去过石家庄;找过老战友,也问过军区部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这件事一直到1984年终于出现转机,一个军事学院在常孟兰所在村北建立一个训练场。常孟兰感觉像遇到亲人一般,他经常去帮部队做饭、烧水、清理场地。部队表示给他一些报酬,常孟兰坚决不要,但是希望部队给他一些旧军服。

随着时间久了,部队官兵都知道常孟兰挂念的事情。最终学院副院长定庆少将决定帮助寻找老部队。因为年代久远,很多部队的建制都已经有变化,所以一直到1996年,王定庆才找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便是常孟兰当年所在的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而驻在辽宁本溪的一个地炮团前身就是常孟兰所在的三十团。

听说找到了原部队,71岁的常孟兰当晚就收拾行李,一早就出发去往东北。常孟兰好不容易找到本溪,才发现部队以及换防到另一个镇子。因为恰好是大年三十,常孟兰根本找不到车,最终常孟兰决定步行到部队营房。

就这样,在大年三十,一个71岁的老人在雪地里一步一步走向了梦想的军营。但是毕竟年龄大了,在加上又冷又饿,常孟兰在里部队门口不远的地方晕倒。不过幸好一个运送补给的车发现了常孟兰,将其送到了营房。

部队的王团长安静地听常孟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他知道团史里确实有那次悲壮的阻击战。而且幸运的是,团荣誉室里有一张照片上就有常孟兰。那是当年解放石家庄时,《晋察冀日报》记者为三十团的功臣排的合照。当时常孟兰率领突击排首先抢占了战场上的一个制高点云盘山,因此立功。

此时的常孟兰流着泪向现任的团长敬礼:“报告!我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年轻的团长也是热泪盈眶,随即回礼:“常孟兰同志,你们的战斗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我代表全团官兵向您致敬!”

核实了常孟兰的身份后,部队希望能把他送到军院安度晚年,常孟兰拒绝了,后来部队给他寄来老兵补贴,常孟兰依然不受。他说:“我找部队是来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

不过遗憾的是,常孟兰的原连长何有海等人都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当年连长为何没有按照约定吹响军号,已成一个永远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