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锄奸团影院内找不到汉奸,一人找放映员:荧屏上打几个字

在历史的洪流中,学生,教员等知识分子常常走在变革的最前面。他们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即使遭遇打击和挫折也很容易恢复信心。从五四运动到抗议美军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学生们的指点江山,群情激昂的身影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有活力的那一面。

抗日锄奸团(又称抗日杀奸团)于1937年冬成立于天津。锄奸团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天津各大中学的高中生。他们大多都是当时政要名门家的公子和小姐,比如当时伪满总理郑孝胥的两个孙子,同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等。他们身世显赫,却积极投身于抗日锄奸救亡图存的活动中,令人心生敬佩。

在这个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抗日队伍,行动起来却非常周到,他们经常在某个团员家里集中,以补习课程的名义在一起做培训工作。大到认识国内抗战局势,国际战争形势;小到熟练枪支武器,记住汉奸的长相及其门牌车牌号等等。作战计划布置得井井有条。

当时担任长芦盐务局局长的王竹林是有名的大汉奸,他同时也是天津商会会长。他经常四处拜访会内会员及业内同僚,让他们帮助自己为日军做帮凶,自己从中牟利。抗日锄奸团得知此事后便一直等待时机,企图刺杀这个大汉奸。

1938年12月27日,王竹林在著名饭店丰泽园内宴请众宾商讨商务。抗团成员得知此事后立刻行动起来,五六名团员提前埋伏在丰泽园门口。当宴会结束,王竹林出来送客时,一名团员冲他开了第一枪,然而却失误了,没有立刻击毙,负伤的王竹林忍着疼痛想跑到丰泽园饭庄内。这时第二名团员立即开枪,将王竹林击毙在丰泽园门口。天津上下一片哗然。此后,很多前代遗老和旧北洋官僚很少有明目张胆地为日本人做事了。

然而过了不久,又有一名大汉奸出现在锄奸团的视野内。程锡联,时任伪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兼天津海关监督,积极为日本人效力。当然程锡联做贼心虚,害怕有人报复,便将自己的家安置在英国租界内。由于英租界防卫严密,且不远处就是巡捕房,潜伏进家中动手实在是不保险。

这时,一名锄奸团团员成功潜伏进程锡联所在的英租界警卫中间,这位团员向组织报告说程锡联喜欢看电影,不如在电影院内动手。了解到这个情况,团员们便经常在天津各大影院门口徘徊,注意观察是否有程锡联的车子停在影院附近。

1939年4月9日下午五点,一名团员发现了程锡联的汽车停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锄奸团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携带武器进入电影院。然而由于影厅昏暗看不清长相,一名团员灵机一动写了张“程经理外找”的条子让放映人员打到荧屏上。

程锡联看到后正想动身便被他妻子按下了,然而这一微小的动作还是被队员们看到了。队员们绕到程锡联后方两三排座位的位置,冲他连开四枪,程锡联当时便倒在了血泊里。

当队员们准备趁乱混进人流中撤离时,程锡联身边的一个苏联守卫一把拽住了枪手,这时另一名队员又开枪打死了苏联守卫,几人安全撤离。

他们不仅亲躬于刺杀事务,而且经常做抗日宣传,他们在沦陷区里散发传单及书信,向百姓们宣告抗战形势并呼吁人民一起抵抗日军统治,在台儿庄战役告捷时,他们全体出动在闹市区举行游行庆祝。

有很多锄奸团成员被日本人抓住后严刑拷打,然而他们却从未透露出关于组织的只言片语,最终从容就义。他们的英勇无畏,证明了中国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