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神医华佗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或波斯人

华佗,是咱们最为熟悉的古代神医,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华佗

最牛的莫过于华佗用不同草药炮制出麻醉效果的药,和热酒配制,华佗命名为“麻沸散”,给患者服下、失去知觉,便剖开腹腔、割除溃疡,再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一个月即可康复。作为医学界的天花板,甚至可以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的先河,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的发明比美国的牙科医生摩尔顿( 1846年)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曹操与华佗

但他拿手的医术可不止这些,经过大量的医疗实践,养生、方药、针灸和等治疗手段也是当世翘楚,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一点不为过。

不过,神医的落幕却显得的遗憾,因老乡曹操得头风导致头疼不止,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见效很快,但华佗说:“这病很难短期痊愈,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

因给曹操看病太久,华佗因想回去,多次请求曹操得准,但回去后,曹操数次来催,华佗都推辞说妻子重病不回。曹操没办法,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恃有才能,仍然不上路。曹操恼怒,派人彻查,发现华佗老婆好好地,华佗竟然撒谎,便以“欺君”和“不从政罪”将华佗下狱拷问致死。小说中说华佗当时就掌握了开颅之术劈开曹操脑袋根除顽疾,被疑心病很重的曹操所恼。总之,华佗临死前,曾将毕生所学给了一个对他不错的狱吏,但后来狱吏老婆因担心连坐,竟一把火给烧了,留下千古憾事。

不过,这么一位深受中国人爱戴的神医,有研究却表明,很可能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来一位番医。

刮骨疗伤

先看华佗的姓名,在古代,起名极少用“佗”,纵观历史,也就“华佗”,秦汉时期南越武帝赵佗”,名头响亮。有专家甚至亲自去华佗生于安徽亳州做调查,对于方言发现,华佗在地方方言里特别拗口,但有趣的是,“佗”这个字在古印度,我们称之为天竺,却特别常见。

比如东汉传入我国的印度佛教,会接触到不少“吠佗”、“阿难陀”、“因陀罗” 等等许多含陀的称谓,大都跟神祇有关,证明华佗搞不好来自于古印度,如同“阿罗汉”会直接译为“罗汉”,倒推“华佗”原本的意思可能是由“阿华佗”翻译过来的,而巧合的是“华”和“伽”我们的古语,二字的读音是一样的,“阿华佗”很可能读作阿伽陀。是古代印度药神的名字,梵文为agada。

白色曼陀罗花

医史学家还考证出,华佗使用得麻沸散,其中一味重要的植物“蔓陀罗花”就是古印度所产,经过对比正史《三国志》,发现,华佗著名的治病故事,诸如有一个人经常头晕,头抬不起来,看不见东西,华佗竟让他不穿衣服倒挂着,头离地大概一二寸,让人擦拭他的身体后进行诊脉,发现血管中有五色血,让数名弟子切开这个人的五色血脉,五色血就流出来了,等到五色血流尽,流出红血的时候,把这个人取下来,给他涂上膏药,穿上衣服,此时这个人满头大汗,华佗又开出药方,熬制后让他喝下,多年顽疾竟然痊愈了。

华佗适用麻沸散做手术

再如广陵太守陈登建安三年,找到华佗。说胸中烦闷,脸色发红没有食欲。华佗制作药汤,让陈登一口气喝下去。陈登喝罢,突然呕吐并吐出了三升虫子,这些虫子都是红色的头,最可怕的是这些虫子还在动,有的虫子还附着在生鱼肉上面。吐完之后,陈登症状全无。华佗指出,这是吃生鱼片得了寄生虫,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需要再找良医,方可痊愈。三年后,陈登果然症状复发,陈登急忙四处寻找华佗,但华佗云游中原,没找着,陈登病重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沛县

种种治病之法,跟古印度医学中的记载相近,更和印度神僧耆域流传下来的治病故事基本如出一辙。“耆域亦以医暴君病,几为所杀,赖佛成神,谨而得免。”连结局都很像。

所以,很可能东汉末年确实有一沛国谯县的神医,被人们冠以印度药神之名称之为华佗,或者他就是游历中原来自古印度的番僧?因是中国通,落户谯县?

古波斯遗址

1980年,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麻醉科教研室松木明知在日本出版的《麻醉》第9期认真撰文认为,华佗不可能是印度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安息,也就是古波斯人。

华佗的波斯文是XWadag谐音,义为主或神。华佗不是人名,而是主君、阁下、先生的意思,引申到职业应是“精于医术的先生”之意。同时指出,波斯人经“丝绸之路”而东渐,华佗便是从此路而游学徐土(今徐州)的。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