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英雄之祖龙 秦始皇

如果说周公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孔子总结、提炼并完备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理论基础,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始皇,则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上层建筑。明代张居正道: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始皇帝的功劳多大呢?大到至今我们都受其益:

一、完成中国大一统:

对于大一统,广义上讲,是再次完成中国大一统。因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共主的理念早就存在了,自周分封建国开始,天下这个概念就算是确立了,只是周王室衰微,天下开始进入动荡不安,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几百年时间,最后完成统一归于秦。赞誉始皇帝的功绩:“功齐三代”。

二、废分封,行郡县

废分封,行郡县,是政治制度的全新改革,周实行宗法血缘分封制度,郡县制的特点是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百姓,郡守和县令都由中央直接任免,打破分封制的宗法血缘政治关系。郡县长官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袭制,确立官僚制度,郡县制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柳宗元在《封建论》里评价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我们现代的省、市、县则都是郡县制的进一步演变,而不是颠覆。

三、统一法则

书同文”:语言和文字必然承载思想和文化,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中华大地的通码,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局吝侧堕灭,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车同轨”:秦始皇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无论是土地、制度、法则,其都是体现在“大一统”,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为根基,以语言和文字为纽带,中华文明在不断包容中吐故纳新。在“大一统”的共同体下,无论是秦之后的汉魏晋南北朝还是隋唐宋元明清,都归于名叫“中国”的历史记忆之中;无论统治者的血统是汉人还是来自鲜卑女真,都可以在这个“大一统”文化的赋予下获得执政的合法性;无论汉满蒙回藏多民族习俗差异几何,他们都有汇聚在同一个名称之下:中华民族。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秦始皇。

结束语:毛泽东: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