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印迹第033期:谷牧和“中共文登七乡师支部”(中)①


于云亭(1905-2003)

文登七乡师设在当时文登城东南杨家疃,周围是农村。于云亭校长在筹建时聘请了多位党员任教并于1932年3月组建了中共七乡师临时支部。于云亭任书记,汤成九、江先政分任组织、宣传委员。

同年暑假,乡师招收第一批学生,在1300多名报考生中择优录取了80名。荣成党组织安排的谷牧、丛烈光、邢礼文,文登党组织安排的王本贤、张童华等党员顺利考入乡师。

1932年8月,乡师正式开学,共有党员11人,除以上5名学生党员外还有于云亭等6名教师党员。9月,在撤销临时支部的同时,中共文登七乡师支部正式成立。与会党员推荐谷牧任书记,丛烈光、邢礼文分任组织、宣传委员。为便于支部活动,于云亭还以谷牧关节炎病情严重为借口,专门给他设立了单间居住,作为党支部的秘密活动场所。

原文登七乡师北院

支部一经建立,就提出“到农村去”的口号,引导广大师生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共救亡,同图存,并做出喜人的成绩。

第一,组织农友会。支部提出“到工农群众中去,和工农群众交朋友”的号召。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要交几个农民朋友,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启发阶级觉悟,引导革命道路。他们在周边农村办有10多所农民夜校,农民群众纷纷涌到夜校来,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来夜校听课。

第二,第二,建立农民俱乐部。随着觉醒的群众越来越多,支部决定,校内校外结合,建立农民俱乐部。学生和群众同台演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光曲》等戏剧,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第三,建立小农场和小工厂。他们建起了6亩地的小农场,师生在菜农指导下轮流管理,一年四季,自给有余。学校办起小工厂,请来了木匠、铁匠、裁缝师傅,师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师傅,立马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不仅每人学到了专业技能,还增进了师生的劳动观念。

第四,安排军事训练课。除了开设体育课、春季运动会,学校还与当地国民党民团联系,每周安排3节军事训练课,增强学生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

第五,创办进步刊物。在学生方面,由谷牧主编了《火线下》文艺小报;教师方面办起了《教师之友》刊物。两个刊物的主要内容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1933年五一前夕,支部印制了《告胶东工农群众书》,连夜派人沿烟石公路两旁村庄,广为散发和张贴,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到了1933年秋,支部先后发展了30多名中共党员,后来成为当地革命骨干的王一平、刘其人等就是这个时期入党的党员。随着工作的进展,乡师支部逐渐取代了中共文登特支,负责文、荣、威地方党的领导。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之后,更是把“七乡师”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一度被誉为“红七师”。

① 本期参考书目: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烟台历史专题丛书(五)《中共胶东特委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谷牧:《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