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城内大街旧事——当年雷锋在沭阳


城内大街旧事

当年雷锋在沭阳

江瀚


我童年和少年时住在城内大街上,那时候正上小学,童年是美好的过程,无拘无束生活,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好奇,印象也特别深刻。


1962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指示,作为时代楷模,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学雷锋活动,并落实到行动之中。


有一次母亲和我去东关大街买水缸,当母亲和我摇摇晃晃地抬着沉重的大水缸往家走时,突然上来一名解放军战士,从我肩上接过扁担,一直将水缸抬到我家。


父亲见到这名战士帮助我抬着水缸进门,连连致谢,并问他的姓名,战士说:“驻军部队的,我叫解放军!”说后就走了。


“我叫解放军!”可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而留给人们的一句话。


那时候,街上不时传出“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广播站南门旁挂着的有线广播喇叭里天天播放此歌;城门口出现许多解放军战士在为人理发;妇女们上街为人钉钮扣、缝补衣服;少年学生在打扫街上卫生。


学雷锋年代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以学雷锋做好事为荣,社会风气也大大改变。


现在看来,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铺垫,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层面。

1962

年,父亲所在单位为配合学雷锋活动,编排一台大型话剧《雷锋》向社会公演。因为只有很少的经费下拨,所以全靠社会各界支持。所花资金能省则省,道具大多靠自力更生制作,譬如雷锋所穿的军服,就从驻军部队借来;扩音器麦克风向广播站借用;灯具向照相馆借用。


演员均来自各单位选送,排演戏剧全是义务奉献,没有报酬,加班加点,也没有人报怨。


遴选雷锋的演员最后敲定县广播站的站长孙安堂先生。


60年了,我还能牢牢地记住他,他五官端正,中等身材,操一口标准普通话,他的音质优美,富有磁性,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标准的雷锋形象。


家父每天都到人民剧场排演现场,他和另外几名同事担任该剧的策划和导演。那年代大家都专心致志地把节目排好,把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演雷锋落实在行动上。


为了演好戏,演员们还专程去南京观摩学习。


雷锋雨天送妇女的一段戏,靠手工晃动一张白铁皮板营造雷声隆隆的效果,舞台上挂满银色纸条,用灯光晃动照耀摸拟雨丝。


人民剧场是排演该戏最大的支持单位,不仅无偿提供场地,还同意演出时收取每张票5分钱成本费。


《雷锋》公演后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学校和机关以及部队都主动联系剧组,要求加演场次,让他们组织学生、职工和战士们观看。


五十年后,家父曾撰文回忆道,那时候,大家真正地把学雷锋、演雷锋、以雷锋为榜样作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饰演雷锋的演员孙安堂先生,我一直铭记在心,我认为他就是雷锋,而我则是那时候他的一名粉丝。


前些年我获悉,孙安堂先生退休后回到乡下周集老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2021年冬,孙安堂先生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