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李清照出对联招亲,离世十年后才被一车夫对出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本是绝配,不过这份感情相配的基础,自然是有着可以依仗的家世或者财富,在岁月静好中的感情才可以安然无恙,携手到白头。

一代才女

一旦感情遭遇乱世无常的考验,再真挚的感情似乎也抵不过世事无常,世态炎凉。人性也总是经不住考验和考验。如果能安稳度过各种磨难,则可以携手一生,如若不能,则会分道扬镳,不复相见。

李清照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敢爱敢恨的奇女子,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并且多半是男人的附属品,因此要求女性三从四德,而男人却三妻四妾,活的压抑又痛苦。

李清照却是个特例,一来她幸好出生在民风相对开放,女性地位相对较高,还可以搞事业的宋代。此外就是李清照的父母十分开明,对女儿也不吝啬培养,所以才培养出了如此性情的女儿。

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出生在宋朝齐州的章丘,李家世世代代在朝廷为官,且都是文官,久而久之,李家经过几代人的累积,成为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家族里的几乎人人都喜爱文学,也为李清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学环境,让她从小就接触诗词歌赋,并且对于诗词歌赋也产生兴趣。

并且宋朝是一个重文官轻武官的朝代,风流才子,附庸风雅,社会风气就流行文学爱好,上到当朝官员下到小门小户都喜欢吟诗作对。

因此,在朝中担当重任的官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官,诸如王安石苏轼之流。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苏轼的学生,在朝中担任礼部员外郎。

李格非师从苏轼,自然也是精通各种诗词歌赋,文学素养极高,家中藏书无数,有很多孤本碑文诗歌。李清照的母亲也是出身名门的大家小姐,是当今宰相之女。

李清照的母亲才情了得,对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写得一手好书法。李清照自然遗传了父母的良好基因,加之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父母又加以引导,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培养了其出众的文学天赋和才华。

李格非思想十分开明,并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宋朝整个文化氛围就培养了很多有才情的女子。李清照小时候就被送往私塾读书,奠定了文学基础和素养,为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也不爱一般女子喜欢的女红,闲来无事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的书阁里默默地读书,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从不会感到孤寂无聊。

虽然身为大户人家的小姐,李清照从来都不注重于外在的穿着和装扮,穿衣也总是穿得随意朴素,以素色为主,打扮也从来没有珠宝翡翠,只是偶有珠翠耳环点缀。

随着日积月累,李清照的气质沉淀,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有一股文艺气质,知书达理,气质超群,成为同龄女子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李清照也开始尝试写词作赋,她时常可以写出让人惊艳的清雅诗词,天赋不是常人后天努力可以比拟的,她的才气也逐渐显露出来,才女的名声声名远播。

不过只是在齐州章丘小范围知道,李格非有个才气逼人的女儿。李清照逐渐在宋朝成为人尽皆知,艳绝古今的才女,还是因为全家人搬到了宋朝的政治中心汴京。

琴瑟和鸣

李清照17岁时,李格非被老师苏轼举荐,在朝中任职。官职升迁以后,李格非也带着全家人从齐州章丘搬到了汴京生活。

汴京身为宋朝的国都,自然十分繁华热闹,和章丘有着天壤之别。

年纪轻轻的李清照为眼前的繁华的大千世界所着迷,心中不免惊叹。因此李清照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表达了出来。

她写下了一首《如梦令》,这首词一经面世,立即吸引了大批汴京的文学爱好者的赞叹和欣赏,认为李清照是千古难遇的第一才女。

才女之名传开以后,也成为李清照定亲时的筹码。恰逢李清照18岁的年纪,也到了定亲的年纪。李格非又是朝中新晋的官员,深受皇帝喜爱,这位新贵炙手可热。

因此来李家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无论是当朝皇室还是大家族,亦或是平民家庭的婚姻讲究的都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大之言。

所以即使如李清照一般性情洒脱的女子,也不能在婚姻大事上独自做主,还是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过好在李清照对于婚姻大事也并没有多么叛逆,去追求什么真爱。

毕竟古代女子的思想还是相对传统和保守,一切单凭父母安排。李格非十分疼爱女儿,也并非是追求名利富贵之人,因此对待女儿未来的夫婿也十分谨慎。

选来选去,李格非看中了宋朝礼部侍郎的儿子赵明诚。赵明诚年仅二十一岁,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青年才俊,如今正在太学院读书。

无论是两家的家世还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年纪,都十分相当。何况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都十分热爱文学,是天造地设的好姻缘。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开始了婚姻生活。两人婚后十分美满,李清照和赵明诚并没有居住在赵家,而是单独住在外面的一处宅子里。

赵明诚此时还是太学院的学生,两个人在外单独居住并不能依仗赵家。而且赵家和李家都是清廉的官宦人家,文人多清廉,财产也并不丰厚,并不是很富庶。

因此赵明诚和李清照结婚以后过得依旧是十分清贫,李清照的娘家经常接济两人,贴补一些家用。赵明诚平日里要在太学院居住学习,只有每逢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能告假回家,探望李清照,夫妻团聚。

赵明诚虽然清贫,也十分注重仪式感,对于他而言,回家一趟,必定要带些礼物给李清照。

由于没钱,赵明诚只能每次都典当自己的衣物换取一些钱财,然后去太学院后面非常热闹的相国寺市场购买他和李清照都喜欢的碑文和一些果子,带回去边吃边赏玩。

虽然贫穷,但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对于这种夫妻生活却是自得其乐,十分惬意。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以后就连这种俭朴又贫寒的平淡日子都会成为奢侈。

乱世浮萍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平淡生活,反倒是最难得的日子,这段时光也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在一起以后最为惬意和快乐的时光,以后也会不复存在。

重文臣轻武臣的朝廷可想而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没有武官在边疆保卫国家,国家很容易出现动荡。

而文官居多的朝堂也是派系林立,争斗不断,每一派都想将政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

何况宋徽宗又是一个“老好人”,他性格宽厚仁慈,极其能够容忍,皇帝的态度不明确,也造就了朝堂之上文官争斗得更加厉害。

说来也巧,似有命运作弄。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分属于不同的派系,所以也就造成了政治利益上的牵扯。

李格非属于老师苏轼一派,新旧党派争斗中,苏轼失事以后,李格非也被诬陷下狱,关进大牢,虽然没有斩杀,李家要被发配苦寒之地。

与此同时,赵挺之的官场之路极其顺畅,一路升迁,成为尚书左丞,位高权重。李清照救父心切,因此放下身段,请求公公赵挺之出手相助,赵挺之为了政治仕途,拒绝了李清照的请求。

并且随着案件发酵,朝堂各党派的斗争也越演越烈,都想致对方于死地,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李清照被迫丈夫赵明诚分开,跟随李家老小一同被流放。此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不过刚刚结婚一年而已,原本是新婚燕尔,却不想遭此不测,被迫分开。

李家度过难关以后,赵家又在派系斗争中失败,宰相蔡京污蔑赵家。赵挺之被罢免官职,郁郁寡欢而死。

李清照跟随赵家流放青州,开始了乡下田园生活。这段日子宁静安逸,不用顾忌任何的党派斗争,两人潜心创作。

不过赵明诚没过几年官复原职,在镇守江宁的时候,后来因为战乱等因素,因病去世,只剩下李清照孤家寡人。

乱世之中,一个女子难以独活。李清照运载的一大车她和赵明诚珍藏的字画碑文以及财产也在路途中被偷盗大半。

身心俱疲的李清照遇到了贪图她财产的张汝舟,张汝舟一开始伪装得很好,让在战乱中漂泊不定的李清照误以为找到了依靠。

婚后张汝舟露出真面目,无非是为了财产, 并且家暴李清照。李清照不惜鱼死网破,即使坐牢也要和张汝舟离婚。

在李家人的帮助下,原本三年的牢狱生活被减到了9日。从牢里出来以后,李清照也看透了世间沧桑,不再寄希望于他人之身,要自己好好活着。

后来,李清照突发奇想,想出了一句对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她甚至对外宣称,只要是能对出这上联之人,无论出身,都会下嫁。

不过直到李清照去世十年后,才有一个其貌不扬的车夫对出下联:远近达到逍遥。不过两人显然无缘无分,错失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