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文地理书(15).三.国都的脚步.5.隋大兴城的规划建设

5.隋大兴城的规划建设

暗弱极了会看到星光。长安城两晋南北朝时候陷入离乱轮回。黑暗中孕育着光芒。或者说这纷乱的几百年,就是为盛世的到来进行着炼狱探底。581年,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周后,次年建造新都大兴城。隋大兴城是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上建设的新城。动议规划之时就饱含革故鼎新的气魄。预示着长安城迎来了自己伟大的时代。

在新址上建新都,有着充分的理由。原来的长安城自西汉肇兴,已走过了八百多个春秋,汉都凋残日久,屡为战场,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毁废,城里宫殿衙署民居交错间杂,规模狭小,临近渭河自然条件局限等等。关于迁建,还有一些附会的传说因素。如《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太平广记》载:周代有异僧,言词多应验,曾言新都所在地杨兴村村门一颗大树“此天子坐处”。隋文帝也有“无革命而不徙”的思想。于是,文帝开皇二年元月,由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大兴城动工了,而且极富效率地于次年建成。因杨坚在后周曾封大兴公,命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在龙首原上,面朝终南山子午谷,左浐灞、右沣涝,背枕渭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从北到南,依次有龙首原、乐游原、少陵原等几条土原,宇文恺在规划时充分利用了这种地形,在高处置宫殿、立百司。充分运用风水和平衡思想。规划仍然遵循《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在新城规划中,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宫城、皇城、郭城功能清晰,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全城以对准宫城、皇城及外郭城正南门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官署与民居区分得清清楚楚。建造顺序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最后筑外郭城。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八成,郭城怀抱宫城、皇城,宫城在大兴城北端中段,皇城在宫城南侧。

大兴城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规模之大,远超著名都城。当时的巴格达城面积才30多平方公里。后来的明清北京城也只有60多平方公里,因为规模宏大,外郭城直到唐代才陆续完成。

大兴城东、南、西、北四面各设三道城门,东为通化、春明、延兴,南为启夏、明德、安化,西为延平、金光、开远,北为光化、景耀、芳林。明德门为南面中间城门,与朱雀大街相连,设五门道,其余各门仅设三门道。以上城门在西安市发展中已一一呈现,对应昔日城门位置。近年,明德门遗址已完成考古发掘,在遗址上建起了保护式仿古建筑。

郭城内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通向南面三门和东西六门的三横三纵六条道路是城内交通干道。其中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最宽,达150多米,朱雀大街将长安分为大兴、长安(唐朝称万年、长安)两县。城内的纵横大街把郭城划分出一百余个里坊。郭城内皇城外东南和西南方向设置都会市和利人市两个市场。市内中心设有管理市场的平准署。

隋大兴城因为隋朝的短命,很快被唐长安城取代。唐长安城脱胎于隋大兴城,后世一般合称为隋唐长安城。因为城市的原创规划都是隋代完成的,因此,大兴城又被称为中国古代城市制度的分水岭。是之前我国城市营建经验的结晶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