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北王党史村史馆

6月26日,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街道北王经济专业合作社村史馆正式开馆。村史馆以实物和图片等形式,系统展现了该村六百年历史,着重展现了近几十年来,该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红色精神、奋斗精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史、资政、育人,激励全体村民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

据介绍,元末明初,诸城琅琊王氏族人为躲避战乱,带领四个儿子由诸城县今百尺河迁居潍州,随后散居潍县东关及潍县南郊王尔庄一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王尔庄(北王村)被高楼环抱,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城中村之一。

村里先后出过两个知名革命人物。村民王瑛,是王良恩之妻。王良恩,革命者,奎文区马少野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

另一位革命人物王法民,生于1928年。1948年入伍,入伍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的通讯员,在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时双腿光荣负伤,被评为特级伤残军人。1953退伍回到家乡,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伸手,作了北王村第三生产队的一名普通社员。北王饴糖厂筹备期间,王法民向上级政府申请了各种优惠政策,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款。

先辈昭前,激励后兹。几十年来,北王村革命氛围浓厚,参军入伍风气盛行,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三百多人参军参战,祖孙三代入伍的,父子两代入伍的,兄弟相继入伍的,不计其数。

近些年来,北王经济专业合作社党委弘扬红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时刻将党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最前头,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

村子依托位处城中的地利,发展了茶城、汽配城、市场、沿街商铺等等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如北王汽配城,是胶东半岛最大的专业汽车配件批发市场,拥有400余商户,集汽配销售、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北王茶城,潍坊地区最大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拥有业户500余户。北王尚城,占地20000余平,经营业户10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北王便民市场,占地面积30亩,有商铺99户,大厅摊位50户,零散交易市扬50户,经营范围涵盖熟食、生鲜、蔬菜、水果、米面粮油等,是附近居民须臾不离的“天天大集”。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集体经济之路在北王得到成功实践。在党委的带领下,北王经济专业合作社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1343万元,同比增长10%;2021年经济收入突破1471万元,同比增长9%;目前,汽配城、茶城、尚城楼宇、生活市场、潍州乐园等产业平稳运行,合作社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惠及民生。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在生活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更大的力度惠及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每年春节和老人节,合作社都会对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慰问,每年为股民发放面粉、大米和食用油等福利;股民分红由2017年的100元增长到2021年的1000元,2021年用于股东待遇、养老金、分红等共计900万元。实现全民收入稳步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数千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失地不失业、人人有收入”,成了附近村庄居民羡慕不已的“幸福村”。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王村积极争取整合项目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和改善,建成文化活动场所,组建锣鼓队、腰鼓队、军鼓队、舞蹈队、旱船队等一支支文体活动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村子的凝聚力、向心力。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在党的正确带领下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的成绩。建这个村史馆,是为了向建党节献礼,更是为了铭记北王历史、教育青年儿童、共创美好明天。”北王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胜书说,他们从去年春天开始筹备,历时一年多,克服疫情等多重影响,终于打造完成了村史馆,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史馆教育阵地的作用,让其不仅成为勾勒乡村记忆的平台,更能帮助党员群众深刻体会党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的初心使命。

“古老的乡村模式、村落文化、生存方式虽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乡土中国没有终结,因为中华传统的根系尚在,中华文明永续。”济南大学教授、济南传承家文化研究院院长王众表示,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一次公共参与的精神振兴、文化振兴和凝聚力振兴。人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而北王村史馆的创建则是连接村民、凝聚乡贤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