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说到埃及最早的都城孟菲斯(Memphis)的建立。
孟菲斯的建立标志了两个事件:第一个当然就是法老时代埃及作为一个国家(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国家)的出现,而第二个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城市化在埃及的“真正”开端。
那么在我们今天继续追忆这座虚无缥缈的首都之前,顺便介绍一下古代埃及的城市特质,还是有必要的。
埃及城市的构成
我们到底要如何来定义一座城市?
人口数量自然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但它不是绝对的;在人口稀少的挪威,一座仅有两万居民的城市(例如特罗姆瑟Tromso)也算是“城市”(city)。
插图:挪威的特罗姆瑟(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而在英国,居民人数多达十万的地方(例如博尔顿Bolton)却只被称为一个“大镇子”(big town)而已。
插图:英国的博尔顿(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这样一来,功能成为了另一个衡量标准:城市应具备一系列功能性设施和机构,政府是首当其冲的,此外还要有经济性建筑物(例如商会和集市),以及文化性建筑物(例如大学和教堂)。
如果一座城市还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那它肯定还得加上一个东西:它必须是国家政府(包括国王及他的管理班子,概括来说就是“朝廷”的大本营)。
虽然说法老和他的朝廷其实并非总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他们和孟菲斯一样是“流动”着办公的,但是在古王国时期,孟菲斯无疑是担起了首都的职责,因为在那里有王室成员和高官们的居所,而且那里还是当时最大的人口中心。
一些研究城市发展史的学者们,比如布鲁斯·特里格(Bruce Trigger)和大卫·温格罗(David Wengrow),整理出了一座城市必须具备的元素。
虽然它们并不是用来研究法老埃及的,但是我们也不妨来看一看:
- 有不直接参与农业劳作的阶层
- 相对密集的人口
- 具备较高级的贸易、交换设施,例如大型的运河码头或港口
- 是各行各业的集散地
- 是管理阶层的聚集地,且这些人管理的地域必须大于这座城市本身
- 控制着一片农业区,这片农业区的出产剩余足以养活城市内的所有人
- 有分工明确的各级机构
上一次我们说过,孟菲斯成为了工匠之神普塔(Ptah)的主要宗教中心,这恰恰说明了这里是工匠的聚居地——为了荣耀诸神和满足自己的享乐,为数众多的手工艺人必定响应国家的号召齐集于此。
插图:埃及工匠在一起干活(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在法老时期,这类匠人多是受到王室和政府直接资助的,他们的产品也直接供给国家。
小Tips:关于泥砖
在法老时代,建筑物遵循一条最简单的原则:生者的居所使用易逝的材料,而死者及诸神的居所则使用耐久的材料。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遗址基本上不是神庙就是陵墓和金字塔,它们都是用坚固的石头砌成的。
而埃及平民、官员的居所,甚至法老本人的华丽宫殿,大多数用泥砖和木材等建成,只有个别组件采用石头,所以早就消失了。
插图:一段古代泥砖墙(图片来源:Steven Snape, The Complete Cities of Ancient Egypt)
在孟菲斯这种尼罗河泛滥特别厉害的地区,更是如此。
埃及泥砖的构成自古至今都没变过:尼罗河的河泥+沙子+杂七杂八的干草或麦秆。
把这些混合物放在一个用木头做成的长方形框子里(这个框子没有底也没有面,只有四条边),摊在太阳下晒三天,然后再翻转另一面晒三天,这团原本有点恶心的东西就变成了闪亮柔滑的泥砖了。
插图:今天的埃及泥砖(图片来源:Steven Snape, The Complete Cities of Ancient Egypt)
我们对埃及城市的构成由于今天幸存下来的那些石头遗址而存在了巨大的误解。
下图是现在一座典型的埃及乡村,法老时期的城市居民们住的房子和图中这些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插图:典型现代埃及乡村(图片来源:Steven Snape, The Complete Cities of Ancient Egypt)
时至今日,在埃及乡村地区,泥砖依然是受欢迎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受到风化和冲刷后重新回归大河,非常环保。
孟菲斯考古成果
在孟菲斯的遗迹中,仍然躺着一座巨大的拉美西斯石像,诉说着这座古都的昔日荣光。
插图:拉美西斯的雕像(图片来源:Steven Snape, The Complete Cities of Ancient Egypt)
今天,古城孟菲斯留下的遗迹零零星星地散布在一片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1.5公里的地域上。
这儿分布着层层交叠的土堆、现代的村庄,以及巴德拉辛(Badrashein)、米特·拉希纳(Mit Rahina)和阿齐齐亚(Azziziya)等区域。
不同的土堆有很多都被考古学家冠以“考姆”(kom)作为名称的前缀。
这些土堆究竟是什么、曾经可能是什么,经过考古研究以后目前所知的内容列举如下:
考姆·埃尔·卡拉(Kom el-Qala):
这里被定年为第19王朝及稍后一段时间。这里包括有
- 一座属于麦伦普塔赫(Merenptah,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继承者)的王宫及神庙
- 一座由拉美西斯二世兴建的、供奉普塔和塞赫迈特(Sekhmet,狮子女神,普塔他老婆)的神庙
- 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它于1956年被移到开罗的拉美西斯广场(Ramessese Square),并于2006年移送到仍在加紧建设中的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
插图:2006年,人们欢送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前往大埃及博物馆(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地理官网)
考姆·埃尔-拉比阿(Kom el-Rabia):
这里是新王国及其后建立的一些纪念碑,其中有一个塞提的小祈祷室、由拉美西斯二世(又是他!)兴建的用于供奉普塔和哈托尔的神庙、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的石灰石巨像,和属于第21、22王朝时期的墓葬。
这里的哈托尔神庙几乎整个消失了,只剩下图中这些哈托尔样子的柱冠。
插图:哈托尔样式的柱冠(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考姆·埃尔-法克利(Kom el-Fakhry):
这里是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早期设立的一片墓地。
米特·拉希纳(Mit Rahina):
这个土堆比周围的地平面高出足足13米,大部分都已经被现代的村庄所覆盖,想要全面发掘这里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插图:2014年时,一队考古学家正在米特·拉希纳展开发掘(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然而,从这儿出土了一条门楣,经检测是中王国时期的东西,上面刻着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的王名,还有别的零散但成色很不错的雕像及柱子等等。
据推测,很多新王国时期的石料被搬来这里循环再用。
下图是米特·拉希纳一景,遗迹旁边就是现在民居了。
插图:米特·拉希纳一景(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比尔卡(Birka):
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湖”,用来形容这片下陷的区域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新王国时期的普塔大神庙区就在这里。
普塔大神庙的浮雕残片,上面还可以辨认出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
插图:普塔大神庙的浮雕残片(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经过考古学家的辛勤劳动,虽然这所神庙基本上没有剩下神庙的形状,但它的形制还是有迹可循的。
插图:普塔大神庙的塔门复原图(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它的主入口是一座壮观的塔门,进入塔门后便来到了一个立柱厅里。这所神庙里除了举行宗教仪式的区域,还包含各式各样的作坊、屠宰场、面包坊和酿酒厂等。
插图:普塔大神庙的立柱厅复原图(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宏伟的神庙很可能就是那座著名的“胡-卡普塔”。
插图:胡卡普塔圣书字
胡-卡-普塔(Hut-ka-Ptah)——“普塔灵魂的屋宇”,这个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说的“埃及”。
考姆·图曼(Kom Tuman):
这是整片孟菲斯遗迹区里最高的部分——比周围的地面高出了20米!它是一座宫殿式建筑的基座,可能还有军事用途,定年为晚王朝(Late Period)。
“一路顺风”!
孟菲斯可能还担负着军事方面的角色。
第18王朝涌现了一批极具个性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约公元前1481-1425年)就是其中的一个。
插图:图特摩斯三世(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他执政后几乎年年带兵出征,可以说一手一脚把埃及推上了古代伟大帝国之列。
经历了希克索斯人的耻辱后,第18王朝的统治者们把强军看作首要目标,这时的埃及军队已经专业化,并且出现了专门驾着船在尼罗河上作战的水军部队。
水军的建立为新王国征服黎凡特地区垫下了稳固的基础。
在图特摩斯三世(Tothmose III)执政时代开始,“帕鲁尼弗”(Perunefer)这个名词便出现得非常频繁,它的意思大致可以翻译成“称心北上”或者更诗意的“一路顺风”。
它指的大概是一个类似水军基地的地方,其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埃及水上兵种的大本营。
虽然仍有不少争议,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个“一路顺风”的水军基地就是设立在孟菲斯的,而且在靠近孟菲斯的大墓地萨卡拉找到了很多官员的墓,这些人的头衔也和水军有关。
到了第18王朝末段,基地的名称却很少再被提及了,这也许是由于由于河道东移,与这个基地相连的河口无法使用了。这个基地的具体准确位置至今仍然是个谜。
孟菲斯哪里去了?
这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问题了。
一个曾经那么厉害的大都会,一座繁华了三千多年的城市,尽管它那些芸芸众生栖居的房屋和法老的宫殿已经重新回到了大河的怀抱,但是它的那些石砌的庙宇,那些诸神永恒的居所,难道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吗?
它们到哪里去了呢?
法老埃及衰落后,埃及先是成为了罗马帝国的行省,后来又成为了伊斯兰教的领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古代的神庙逐渐被拆毁或自然坍塌,而它们的石材,根据推测,很可能都陆陆续续地被拿去建设别的东西了——嗯,在孟菲斯不远处,确实有一座城市拔地而起,她就是:开罗。
若你有幸踏上埃及的土地,漫步在老开罗的街道上,看着街道两旁的那些数不尽的清真寺、宣礼塔、拱门和老城墙的同时,请你记住:它们很可能就是用孟菲斯的残骸建造起来的。
在埃及,古与今的界限从来都是那么微妙。
啊啊啊写了这么多篇我们终于终于来到第1王朝了,有点小激动,拥抱一下!!
接下来我们就要一头扎进最经典的古埃及历史长河里面去了,在这趟时空之旅中,会看到多少耳熟能详的面孔,又会有多少新奇好玩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现在就让我们启程吧!
希望我们也如同孟菲斯的名字一样,“一路顺风”!
未完待续
作者:芹菜法老 & Pepi太后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们继续听故事。
要记得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