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正是这个东征西杀的分裂,成就了一代战神白起,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个军事家。
白起是陕西郿县人,侍奉秦昭王嬴稷,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他擅长用兵,从昭王十三年到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从左庶长、左更、国慰、大良造,直到武安君,一路高歌猛进,风光无限。他征战37年,而且战无不胜。
然而白起的残忍,我不得不承认、肯定。战争固然要死人,战场上拼的就是你死我活,你活我死,不鸣锣收兵,总有人在不断地流血、倒下、死去,这是战争的残酷和真相。
但自古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两兵相战,总有你高我低,你胜我败的结局,举起双手投降,已是让战败一方失去了尊严,已觉无地自容,无脸见父老乡亲。可是,面对这些已无尊严的俘虏,白起又是怎样对待的?
“长平之战”结束,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将40万心怀“被放回信念”的赵国战俘活活埋掉,尽管有“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的借口,可是生命没了就是没了,是白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活活埋掉。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感叹之极!
“上党之争”,白起率军斩首十三万敌方战士,无可厚非,可是将2万俘兵沉溺于黄河,葬于鱼腹,这是鱼的盼望还是白起无视生命的“高傲”?无话可说!
历史要向前发展,必然逃不掉战争、屠杀,少不了无数生命垂死挣扎后的消失。但是,没有几个像白起,屠刀指向了手无武器的战俘。
他是无可非议的军事家,但同时,也是不眨眼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