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神甄宓,为何被丈夫以“发遮面,糠塞口”的羞辱方式下葬

洛神赋》有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甄宓的魅力在曹植笔下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红颜命运多舛,甄宓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令人惋惜不已。

三国时期的美女除了大小乔之外,甄宓也堪称绝色,但大小乔多见于诗人笔下,而甄宓德才兼备,后来更是皇后之尊,在历史上的记载却很少,那么甄宓做错了什么,为何最后会被丈夫赐死呢?

少年聪慧的“洛神”

甄宓出身河北名门,祖上曾在朝廷担任太保之类的高官,虽然到甄宓父亲这一代,甄家有所没落,但甄家仍是三国时期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商业家族。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甄宓日子自然过得舒心。

甄宓自幼聪慧,不仅喜欢读书,还为甄家赚取不少声誉。处于三国乱世,各地豪族百姓未雨绸缪,纷纷囤积粮食以防万一,很多商人此时就将之前囤积的粮食高价卖给百姓。

甄家是当地大家族,府中自然也有不少粮食,甄宓之母见有利可图,也想高价卖出一些粮食。甄宓知道母亲想法之后,跑来劝告母亲不要这样做,在乱世当中,手中有太多粮食并非好事,将多余粮食发给百姓不仅能够救助百姓,为甄家赚取好名声,另一方面也能打消豪强对甄家的觊觎之心。

甄宓母亲接受了女儿的规劝,将原来打算卖掉的粮食免费发给百姓,这让甄家的名望在当地又上升了一个档次。许多人因此断言甄宓以后必成大器,甚至连有名的算命大师都说甄宓以后会大富大贵。

曹操“惦记”,却成曹丕

曹操的好色之名世人皆知,据说曹操在建安十三年攻打东吴,有一半的原因是想得到大小乔,结果曹操大败,在孙刘联军的大火下,狼狈逃回了北方。而曹操回到大本营后,又惦记上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夫人甄宓。

曹操趁着袁绍、袁熙外出打仗的间隙,进攻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在一些野史中,曹操在攻破邺城前,特意嘱咐侍卫许褚要保护好甄宓,务必安全将她带到自己面前。

不过令曹操郁闷的是,竟然有人捷足先登,抢先一步将甄宓带走,而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无奈之下,曹操只好将甄宓许配给曹丕。曹丕与甄宓婚后倒也非常恩爱,就连曹操的老婆卞夫人都对甄宓的孝心称赞不已。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就记载有卞夫人对甄宓的评价:“此真孝妇也。”

不过,夫妻之间的魔咒“七年之痒”很快就出现在曹丕和甄宓身上。彼时曹丕外出征战,甄宓留守后方伺候婆婆,后来还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以及东乡公主俗话说,男人有权就变坏,曹丕称帝之后开始宠幸郭贵妃,对甄宓也冷落了很多。

对曹丕有怨言,结局凄惨

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他就赐死了甄宓,而在甄宓下葬时,还做出了“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事情来羞辱她,据说是为了防止甄宓到下面之后申冤告曹丕的状。

那么曹丕为何如此痛恨甄宓,以至于做出这样羞辱甄宓的举动呢?理由或许有二。

首先为儿子曹叡铺路,警告外戚不要妄想把控朝堂。甄家原本就是河北豪族,甄宓嫁给曹丕之后,甄家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曹操对甄家也异常宠信,曹冲病逝后,还特意从甄家选一女与曹冲成婚,并合葬在一起。

甄家也有意壮大自己权势,明里暗里通过甄宓的地位联络其他豪门,甚至还敢和曹丕争夺北方矿产和盐业的主导权,这让曹丕非常不满。

后来曹丕身体每况愈下,他没有更多精力与甄家较劲,于是通过处死羞辱甄宓的方式来压制甄家,为曹叡上位扫清阻碍,也就是说,甄宓只是这场斗争中无辜的牺牲品而已。

其次则是甄宓和曹植的绯闻让曹丕恼羞成怒。其实结合相关史料可以发现,这种绯闻根本是无稽之谈,甄宓和曹植相差了十几岁,两人有私情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所以甄宓一直回护曹植这个小叔子或许确有其事,但也只是嫂子对弟弟正常的关心罢了。

结语

自古薄情当属君王,或许曹丕始终没有将甄宓视作皇后的最佳人选,不然早就给了她皇后封号。喜新厌旧也罢、权力斗争也可,不管怎样,甄宓已经失去了曹丕的宠爱,被赐死是必然之事,只是没人能想到曹丕竟然会那么无情,死后也不肯给甄宓体面,心性薄凉至此,世所罕见……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