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背叛了朱元璋


他出生农民之家,身逢乱世,兄弟姐妹为求活命四散天涯。他游历四方,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体察民生疾苦。他上山参军,机智勇猛,当为动荡时局之豪杰。他爱护百姓,重视知识分子,凝聚伟力以成大业。他惩治污吏,发展经济,保卫国家和百姓利益。




朱元璋出身贫苦,少时多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父母家乡皆遭贪官污吏盘剥欺凌,几十年来长期耳濡目染,深记贪官污吏之恶。即位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鼓励百姓行动起来,举报捉拿贪污的中央和地方大员。

首先,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不论牵扯到什么级别的官员,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仗着自己建国有功,认为自己羽翼丰满,有恃无恐贪赃枉法,剥削广大百姓,以中饱私囊。朱元璋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第三,朱元璋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官员决不姑息迁就,自然也不允许朝廷培养的新官员贪污。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大力强化中下层力量,使更多年轻血液能够成为国家栋梁,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



第五
,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还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每家每户至少要有一本,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能够对付贪官。

第六,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明朝允许普通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政府举报,也可以直接押送入京。不仅如此,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亦要依法论处。

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并规定任何人不得阻拦、迫害鸣冤告状者,不得在案前案后无理加害上访百姓。




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未减弱,但由于封建王朝和大地主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明朝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而法典《大诰》和上访制度,也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在洪武之后被明朝上下抛弃废除。

自此以后,百姓押送官员进京,百姓入京告御状也一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些贪官污吏也如沐浴“春风”一般,在他走后迅速发展壮大,无情掏空国家和百姓,最终毁灭了明朝。

朱明王朝不算朱元璋,再没有皇帝切实体会民间疾苦和官僚盘剥,再没有中枢力量能够遏制住官僚腐化的进程。当朝廷中央贪污腐化时,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洪武之后,皇帝和官僚们选择站在一起对抗百姓。



而那位发动群众百姓对付贪官污吏的人,也在离世后遭到无数官吏和粉墨文人的诋毁和攻击。他的画像被丑化,他的形象变得卑鄙不堪,他的名字被涂抹消失,他的一生妖魔为荒淫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