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滇军在四川被熊克武、刘湘等川军将领击败,不得不狼狈退出四川。这些滇军无路可去的情况下,只得蜂拥回到云南。这一下,就轮到云南督军唐继尧倒霉了。
唐继尧
护国战争时期,云南作为首义省份,扩充了很多军队。这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军饷不足。云南原本就不富裕,在清朝时期养兵都需要朝廷助饷,根本无法自己养活军队。辛亥革命以后,滇军能够迅速扩充,一跃而成为西南之首,很大程度是因为蔡锷趁着四川大汉军政府和重庆军政府内斗时敲诈了四川一笔巨款。到护国运动开始后,急剧扩大的滇军无力依赖于云南养活,唐继尧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滇军作为护国军派到四川境内,让四川提供饷银。
护国运动结束以后,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四川境内的滇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就是唐继尧将滇军派到四川境内吃饷银的结果。当时的四川督军是罗佩金,属于滇系将领,自然要照顾着滇军,他也成为了这些滇军的主帅。后来四川发生刘罗之战,罗佩金被赶出了成都,但滇军依然赖在四川没有离开,川军也无力进行驱逐。
护法战争爆发以后,当时的四川督军刘存厚属于段祺瑞一系人马,自然成了众人讨伐的对象。刘存厚无力抵挡,很快就被迫逃往汉中,随后川军另一位军阀熊克武也被滇军赶走。滇军在四川称王称霸引起了四川的强烈不满,刘存厚、熊克武、刘湘等人很快联合起来,发动各路川军进攻滇军,这就是著名的四川驱滇之战。这时候滇军的主将已经不是罗佩金了,而是赵又新和顾品珍两位滇军名将。
因为滇军在四川境内一直是无恶不作,引起了川人的普遍反感,哪怕是有赵又新和顾品珍坐镇,滇军依然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而逃,就连赵又新都战死在了泸州城外。这种情况下,滇军已经无法在四川立足了。再加上长期以来,这些滇军一直在四川境内,前后已经快五年时间了,都非常思念家乡,于是就在顾品珍的率领下,返回了云南。对于唐继尧而言,如何安置这些滇军成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些滇军退出四川时,还欠了900多万元的军饷没发,这自然落到了唐继尧的身上。唐继尧原本指望广州政府能够接济一点,但当时孙中山自顾不暇,哪有钱给云南。无奈之下,唐继尧只得与美国商人谈判,以允许美国人在云南境内开矿作为条件,先借款200万元。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立马遭到云南各界人士的一致反对,吓得美国人也不敢在云南投资了。
除了军饷以外,滇军众将对唐继尧还有一点非常不满,那就是任人唯亲。唐继尧有一个堂弟名字叫唐继虞,江湖人送外号唐三瞎子。这位唐继虞早年一直在上海混,后面因为贩卖烟土被上海当局通缉,只得改名跑回了云南。唐继虞本来没什么能耐,却被唐继尧任命为靖国联军总参谋长、昆明卫戍司令,地位比很多滇军老将还高,惹得他们分外不满。
李烈钧
顾品珍返回云南以后,唐继尧担心他会进攻昆明,就将他任命为云南东防督办,云南迤东地区都作为他的防区。唐继尧还表示,自己会尽快筹措军饷发给部队。顾品珍接到任命后,立刻接受了下来,并通电声明自己没有任何野心,不会进攻昆明。眼看着云南的局势将要稳定下来了,一个人的加入使得局势再度发生变化,这个人就是李根源。
李根源与唐继尧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两人都曾留学日本,也都加入过中国同盟会,后来还一道参加了光复云南的“重九起义”。云南独立以后,李根源没有留在云南,而是前往省外发展。1920年,在岑春煊的支持下,李根源已经是国会中著名派系政学系的代表人物,他非常迫切想要控制一支军队。
原本李根源是将主意打到了驻粤滇军的身上,但因为李烈钧掌控严密,他根本无从下手,反而与唐继尧、李烈钧发生了矛盾。无奈之下,李根源只得将主意打到驻川滇军身上,于是就派人煽动顾品珍驱逐唐继尧。在李根源看来,顾品珍就算夺取了云南,他本身威望不足,根本不可能担任云南督军,只得另选他人。李根源曾经担任过云南讲武堂总办,顾品珍手下的旅长团长如金汉鼎、杨希闵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到时候肯定会请他回云南做督军。在李根源的煽动下,顾品珍也有了驱逐唐继尧的想法。
说来也巧,1921年1月29日,滇军叶荃手下一部分人马在寻甸、宜良一带因为拖欠军饷问题发生了兵变,并准备进攻昆明。唐继尧无奈之下,只得派遣自己在昆明的部队前往镇压,昆明的防御顿时变得空虚起来,这就给了顾品珍机会。1921年2月7日,顾品珍忽然率军急速向昆明进发,很快就到达了距离昆明只有一百多里的杨林。这时候虽然唐继尧的军队已经平叛成功,但根本来不及返回,唐继尧手下无兵可用,只得一面派云南省长周钟岳前往欢迎顾品珍进入昆明,一面则收拾细软,携带家小准备出逃。
2月8日,唐继尧在佽飞军大队长龙云的护送下,黯然离开昆明,向着迤南地区逃亡。2月9日,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就任云南省总司令的职务。唐继尧沿着滇越铁路,很快就到达了蒙自。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唐继尧眼看自己新年的第一天却要在外逃亡,心头不禁悲从中来。倒是蒙自当地的士绅特意备了一桌酒席,宴请唐继尧。
跟随唐继尧到达蒙自的,还有龙云的佽飞军,这支军队被唐继尧改编为第十四团,由龙云担任团长,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唐继尧反攻昆明。然而摆在唐继尧面前的,并不是反攻昆明,而是自己该去往何方。唐继尧的心中,是打算经过越南前往香港避难。虽然第十四团全体官兵都愿意跟随,但唐继尧却无法再带着他们上路。因为越南属于法国管辖,香港属于英国管辖,都不允许外来部队进入。第十四团如果一起前往,肯定会被缴械,唐继尧虽然落魄,但怎么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部队被外国人缴械,于是就将第十四团留给了龙云,让他驻守在蒙自一带。
唐绍仪
第二天,唐继尧再度上路,他经过越南河内,到达香港。香港并不是唐继尧的目的地,他依然渴望着自己能够东山再起。唐继尧从辛亥革命发家以来,先后担任了贵州、云南的督军,影响力在西南地区无人可出其右,他所主政的云南也一直是西南地区最为强大的实力派。一直以来,唐继尧作为南方派系的核心人物,一直受到各方的追捧,眼下却一下子被自己部下赶跑,实在是太过丢人。唐继尧虽然有心前往广州,但这次出逃实在太过狼狈,他根本不好意思主动前往。而就在这时,他一个叫李小川的好友帮了大忙。
李小川与唐继尧等人一样,都是日本留学生,后来又都在云南讲武堂任职,他跟蔡锷、唐继尧等人关系都非常好。蔡锷在日本治病期间,李小川就是随行人员之一。蔡锷病死以后,也是他与蒋百里等人一起护送蔡锷归国。这之后,李小川被唐继尧所任用,作为他在上海的代表,一直在上海活动。得知唐继尧出逃香港的消息后,李小川也赶紧从上海乘船前往香港。
说来也巧,与李小川同船的还有两个人,分别是汪精卫和张继,两人都是孙中山的心腹,正准备坐船去香港,然后转去广州。三人很快就在船上交谈起来,张继认为,唐继尧既然已经出逃,不如干脆借口去国外养病,也好保留一些颜面。李小川不这么看,他认为唐继尧还有实力,正好可以帮助广州护法军政府联合西南各省。李小川一番话说服了汪精卫和张继两人,三人索性一起前往广州拜会孙中山。
孙中山并不愿意接纳唐继尧,他此前一直在广东扶植陈炯明,但陈炯明实力变强以后就开始不听他命令了。这一切让孙中山感觉到,军阀根本靠不住。唐继尧作为西南地区的大军阀,自然不为孙中山所接受。李小川听后,便从联合云南统一西南,再一道北伐的角度出发,反复进行了劝说,终于说服了孙中山。
1921年3月4日,广东护法军政府三位总裁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一起发表通电,邀请唐继尧来广州共商大计。唐继尧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在3月9日前往广州。唐继尧入住广州亚洲酒店以后,只稍微休息了一会,就立刻前往拜会孙中山。孙中山与唐继尧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两人密谈了一个多小时,从世界大势到国内局势,无所不谈。最后,孙中山还告诉唐继尧:“眼下想要救中国,必须要打倒军阀,统一全国。我虽然比你年长,但我不懂军事,需要你的军事才能辅佐,我们两人一旦联手,必定可以统一中国。在我心中,希望你不要将自己局限于什么云南第一人或者西南第一人,我想要你将来做中国第一人。”
唐继尧听完后,感动异常,心头大为激动。在此之前,他一直以西南第一人自诩,长期抱着大云南主义,希望能够将西南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结果闹腾几年下来,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落得一地鸡毛,就连昔日护国战争的友方四川都成了死敌。这一次被顾品珍赶走以后,一路上千辛万苦到达香港,其中的苦楚都让他难受不已。而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还期许他做中国第一人,怎能不让他感动呢?
唐继尧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兴奋劲仅仅过去了一天就没有了。第二天,唐继尧与唐绍仪见面。唐绍仪特意询问了他对广州的看法,以及将来的打算。唐继尧怀着兴奋的心情表达了此行的满意,言谈之间又将孙中山恭维了一番,深感自己与他相交太晚,以后一定要跟随他统一西南,再进行北伐。
广州军政府
唐绍仪听完以后,并没有任何激动,只是冷笑道:“你跟中山相处的时间太短了,不比我跟他在一起时间长。他这个人一贯比较理想化,想得比较多,但做出来的非常少,我劝你还是要多考虑考虑。”唐绍仪这番话,彷佛是一盆冷水一样,一下子就将唐继尧的兴奋浇没了,他原本以为自己到达了一个新的天地,没想到只是自己想多了。一时之间,唐继尧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匆匆结束了谈话。
这天下午,陈炯明也来拜会了唐继尧。两人谈话时,唐继尧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兴奋,陈炯明则告诫他:“你可不要听中山胡扯,他这个人有个外号叫孙大炮,一直都是理想多余实际,要真听他的,能干成什么事?他要是真有作为,当年还能让位给袁世凯吗?眼下你最好的出路还是返回云南,只要有了自己的地盘,就有发言权,总比空谈来得实际。你现在虽然逃亡在外,但在云南依然还有忠心的部下,想要回去非常容易,我也会尽全力支持你。”
陈炯明想劝唐继尧返回云南,倒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不想唐继尧留在广东与他争权。此时广东还有驻粤的滇军,要是唐继尧留在广东,这部分人马很可能被他控制,到时广东到底是谁的地盘,就很难说了。对陈炯明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唐继尧自己回到云南,不与自己争夺广东的地位。
听了唐绍仪和陈炯明的话以后,唐继尧自己也逐渐产生了返回云南的想法,毕竟他的心腹部队都还在云南。早在唐继尧前往广州途中,他的心腹胡若愚就在云南昭通举起了靖难军的旗帜。胡若愚是滇军精锐第五混成旅的旅长,也是唐继尧手下的基本力量之一,他自称为靖难军总司令,表示要拥护唐继尧,反对顾品珍。靖难军的大旗竖起来以后,驻守滇南的李友勋所部也随即加入。靖难军一下子有了几千人的精锐武装,让唐继尧不再是两手空空,他也开始暗中部署自己的返回计划。
唐继尧虽然很快在广州军政府被推举为总裁,但心中却依然想着要返回云南,他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开始出现。当时驻守两广地区的粤军有两部分人马,一部分是李烈钧所率领的驻粤滇军,一部分则是靖难军的滇军。这两部分人马后来都被调入了广西,隶属于桂林的北伐大本营。原本孙中山是想任命唐继尧担任大本营参谋长,但唐继尧却不肯接受,因为他想先带滇军回云南,帮助自己夺回位置。当时顾品珍也已经投效广州军政府,孙中山自然不愿意他们内斗。更何况陈炯明的粤军已经不听命令,能够使用的部队只剩下了滇军,要是被唐继尧带走,广州军政府哪还有兵可用。
到了1921年10月,唐继尧忽然改变了主意,表示愿意就任参谋长一职。倒不是因为唐继尧忽然醒悟,而是他打算将滇军控制在手里,然后自己率军回云南。唐继尧控制滇军的另一大阻碍,就是李烈钧。李烈钧根本不赞成唐继尧率军返回云南,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烈钧自己也想夺回地盘。
李烈钧原本是江西督军,但因为二次革命的失败,失去了自己地盘,只得流亡欧洲,一直到护国运动才返回。护国战争爆发以后,李烈钧率领滇军一直驻守在广东,时刻想要北伐,返回江西。李烈钧虽然跟唐继尧一样,都是想夺回自己的地盘,但两人的地盘一个在西一个在北,根本就不同路。李烈钧所能依靠的武装力量也是手里的滇军,自然不愿意交给唐继尧。
虽然没了李烈钧所部,但唐继尧还是控制了胡若愚等人,他暗中下令,让将胡若愚、李友勋、杨益谦三人任命为靖国军第一、第二、第三路总司令。胡若愚等人很快也发表通电,表示拥立唐继尧担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自己也离开广州,前往香港,准备返回云南。胡若愚等人的通电发出后,立刻引来了李烈钧等人的怀疑。当时胡若愚、李友勋驻扎在柳州,杨益谦的第二十混成旅则驻扎在桂林。杨益谦还没来得及向柳州移动,就被李烈钧免职。
得知杨益谦失败以后,唐继尧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暴露,赶紧前往柳州。孙中山原本派人希望与唐继尧见上一面,唐继尧哪好意思再见面,直接就跑去了柳州。12月24日,唐继尧到达柳州,他很快就在陈炯明的支持下,率军反攻云南。顾品珍所部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大家只不过因为离开四川,走投无路才一起驱逐唐继尧。等到唐继尧一走,顾品珍手下各部立刻就开始了争权夺利,哪能抵挡得住唐继尧。
很快唐继尧就再度夺回了云南,顾品珍也自杀身亡。唐继尧虽然成功回到云南,但他与广州政府方面关系再度恶化。因为他带走了滇军,也再一次导致北伐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