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幽深静谧,幢幢特色住宅楼宇林立,点点滴滴刻满历史,片片绿荫写满风情。沿着洁净的街道往东行走,可以看到气派典雅的1352弄,当年愚园路西段的高级里坊之一“联安坊”。
1946年5月,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由重庆迁沪,中央机关即设在愚园路1352弄联安坊11号。1947年2月农工民主党在联安坊11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大会,出席者40多人,会后发表了《本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宣言》。这里也是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旧址。
这座砖木结构独立花园式住宅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总建筑面积1428平方米左右,共有花园住宅4幢(原门牌为10、11、20、21号),前后各2幢,分列道路两侧,均坐北朝南,总有阳光灿烂于屋宇之间。两幢建筑整一的红色四坡屋顶,规整的清水墙面,富于整体感,浑然一体。房屋结构坚固,气派简洁典雅,掩映于四周的葱茏绿荫中,“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显眼。前后两楼面积稍有差别,前排较小(今5、6号楼),每幢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后排稍大(今7、8号楼),每幢396平方米。楼前庭院中点缀有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弄底砌有花坛,花木假山错落有致。穿过庭院,便是清水墙面假四层楼房,侧门为主入口,室内开阔宽敞,柳桉门窗地板,镂花护壁,彩瓷贴面壁炉,予人温暖之感。
随着1947年2月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党部和市党部机关设在此处,著名的民主人士、农工党和民盟领导人章伯钧也迁入此处居住。章伯钧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亮色,他认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带有民族性的平民革命,主张建立以农工为重点的平民政权,节制国家资本主义,实现“耕者有其田”,并向更高的社会阶段过渡。在受到国民党迫害的同时,农工民主党仍积极与共产党同心协力,为中国的出路而奔走呼号。建国后,章伯钧又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如今,一切已成为历史上的风云记忆,联安坊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永远刻印着章伯钧的光辉事迹,供后人追忆嗟叹。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岁月长河中有太多故事氤氲在长宁3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建筑融为一体。这些建筑,或记录了时代变迁下的民众生活,或见证了上海解放与新中国崛起。
内容来源于《长宁足迹》
编辑:陈容超、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