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历史(六)

1937年11月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时称“陪都”。1939年重庆升为院辖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确认重庆为“陪都”。重庆有西南山区的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商贸、金融、交通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然后是武汉沦陷,最后是南京沦陷,三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重庆四面群山险峻,东部是浩荡汹涌的长江,日军地面部队无法接近,便改变进攻战略,于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陆海两军的航空部队开始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至1943年8月23日,历时6年,重庆各界经济损失达500多万美元,人员死伤6.14万人。面对生灵涂炭的中华大地,国民政府于1941年12月9日正式宣布对日作战,此时,距离日军入侵中国的军事行动已逾4年。

作为陪都、临时首都,国民政府和主要首脑机关都先后搬迁到了重庆。大批的工商企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纷纷随政府内迁重庆,重庆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各界精英云集重庆,中国共产党也在重庆设立重要的办事机构,形成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抗战文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化。

1945年秋,毛泽东亲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谈判,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数年的陪读历史,国共两党都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现在大多数对外开放,供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