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纵队:诞生于中山的这座宗祠里,领导珠三角抗日游击战

1938年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后,接着大举进攻广东各地,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建立广游二支队、顺德抗日游击队、中山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

为便于指挥在珠江地区活动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45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简称“珠江纵队”)在中山五桂山槟榔山村的古氏宗祠宣布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珠江纵队逐步发展为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抗日力量,成为了南粤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地域上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的珠江纵队,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夹击下,先后在中山、顺德等8个县的部分地方,建立了有100万人口、3000平方公里的抗日游击区,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数以万计的兵力,并取得西海大捷、植地庄战斗、粉碎日伪军“十路围攻”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

综合自广东党史、南方+

海报:陈婷